《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

《生活需要孤独感》

原著 | 李思圆
解读 | 乔言

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人的天性也不愿忍受长期的孤独。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面对孤独的时候。

正如周国平说的:“从哲学的角度看,孤独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客观事实,是人存在的本质。”

孤独其实是人一生中的重要体验。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真正地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思想才是自由的。

《生活需要孤独感》的作者李思圆告诉我们:孤独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孤独也是自由的别名,学会了与孤独相处,亦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李思圆,知名青年作家。这本书的文笔温暖有力度,她那朴实真挚的文字触动了我们心底,每一个人都要明白:孤独是给我们思考自己的时间,在一个人的日子里,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把自己变得优秀。

在孤独的日子里,努力成就自己

在中国文字的解释里,“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一个人想要成为王者就必须接受孤独。当一个人拥有孤独的时候,应该值得幸庆。

因为孤独是独处的时间,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让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力量,从而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努力成就自己。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有一个误区,总把孤独和无聊画等号。于是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就变成了玩手机,刷微博,看抖音,大好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到头来还要感叹生活无聊透顶。

其实,孤独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时机,也是自我实现的时候。

著名作家蒋勋也讲道:孤独可以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而华丽。所以我们要珍惜孤独,在孤独的时间里,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圆自己积存已久的梦想。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追求理想的故事。

这位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及家庭的事情,一直没有时间去写作。

退休后的一天,她读到杜牧的《赠别》诗时,突然间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写,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这次她不再犹豫,立马写起来。每天都抽出时间写作,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她就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书。

她说她会怀着饱满的热情,继续创作,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

富兰克林曾说,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了75岁才埋葬,也有的人直到75岁还依旧是个少年,因为他心中有希望,还在继续追梦。

不要害怕自己老去,梦想和年龄关系不大,越是在孤独的时间里,越要创造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在独处的时候,读好书,去旅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努力成就自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自律的顶端,就是孤独

严格的自律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而孤独本身也是一种最昂贵的自由,拥有孤独的人懂得严格自律。

然而很多人误解了这种自律,我们看到朋友圈很多人晒自己工作、健身的照片,以为晒了照片就是自律了。

当作者有一天看到朋友圈中那个最努力的年轻人失业的消息时,她万分诧异,因为她在朋友圈里总能看到那个年轻人自律而又忙碌的身影。

每天清晨不到六点,那个年轻人就发布一条去上班的状态,中午的时候会发他在办公室一边吃饭一边工作的身影,到了晚上又会发自己在加班的照片。

很多人以为这个小伙子自律又上进,假以时日一定能有所成就。

但是事实是,这个小伙子在一家公司干了整整八年,依旧是个业务没长进,思维没突破,技术不够格,只是工龄上占优势的老员工。

他看起来很努力的表现,不过是蜻蜓点水般的走过场。

看看我们的朋友圈,有的人晒着健身照片,信誓旦旦说要减肥,私下里却迈不开腿、管不住嘴;有的人,隔三差五拍一张自己读书的照片,可是实际上一本书看了一个月都没看完。

他们所谓的自律和努力都只活在朋友圈里。

有人说,真正的自律往往发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的确,真正高级的自律是你把自律当成了一种习惯,它已经融入到你的事业和生活。即使你周边所有的人都随波逐浪,但是你仍然会自觉的卓越,活出自己的高度。

严格的自律一定要走出舒适区,忍受极度的孤独,孤独之后,可以换来更长久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没有人平白无故地走好运,所有幸运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咬牙的坚持。自律虽然会让你有一段时间不舒服,但是最终却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

孤独让人内心变得更强大

作家毕淑敏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一个人能在孤独中有所成就,那么他的内心必然是强大的。

作者的一位女性读者,在职场上叱咤风云,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就给自己找各种放松的借口。相反她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在乎别人的非议,用工作结果说话。

有一次,公司的同事故意给她使绊子,导致她的一个重要客户流失。结果她二话没说,主动接受公司的处罚,事后大家问她什么不申诉?

她坚定地回答:“一来我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是被小人陷害;二来,这件事情出了问题,我一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事后她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公司的处罚,相反,由于她有大局眼光,被公司委以重任,颇受赏识。

后来她一路升级打怪,领导的部门也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

王朔

王朔曾在《致女儿书》中说,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人的身体可以弱,但精神一旦被摧毁就等于失去了全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颇多不易和心酸。当被人误解、嘲笑的时候,不用理会,在这段孤独的时间里认真修炼自己,内心强大到可以藐视一切负面影响的时候,别人会主动为你让路。

生活需要孤独感

佛家曰:“每个人都是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最后都是孑然一身离开这世界,任何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孤独。”

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当我们明白了孤独的本质,就会乐于享受孤独,做一个通透的明白人。

正如蒋勋在《孤独六讲》里所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学会孤独首先要学会和自己相处,放过自己,不和自己较劲。

有个读者给作者留言道,从小自卑的他参加工作以后,遇到处理不好的棘手事情,或者碰到些很难相处的人时,他都把所有的问题归于自己能力不行,情商太低或者性格不好。

长此以往他越来越自卑,只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多面性原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没有错,但是把所有失败的结果都归于自己,这对自己未免太过苛刻。

古人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我们竭尽全力做某件事情之后,却依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就要学会放下执着。

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至于其他我们无法控制的原因,就尽量顺其自然,不要太过于强求。

不要和自己较劲,要知道人生中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未曾全力以赴而留下的遗憾。

其次用一颗简单的心应对复杂世界。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无休止地追求金钱、名利、地位,得到的越多,欲望越多,还想得到更多,陷入了恶性循环中,终不能找到快乐。

减少欲望,适当控住欲望,拿得起,放得下,愿意得,也愿意舍。

就像《传习录》里云: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单。

心简单了,一切也简单了,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和苦闷。

最后,请享受孤独,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蒋勋说:生命中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

感谢孤独,能让我们在繁杂的的时间里拥有审视自己的机会。人生来就是一座孤岛,能在自己的孤岛里,留有一束光,既是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我们知道人世间有太多的不容易,当我们面对未知困难时,前方的路并不太好走。可是只要我们心中有一束光,即使身陷黑暗之中,也能凭借心中的那份定力和勇气,找到方向,继续前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