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评】
被这两个小家伙救的人估计要气死。他们嫌救人一命太简单粗暴,主动把难度升级到了地狱模式,为的是要体验故事书里英雄人物的快感。第一次遇见这种救人的方式,把我逗乐了,真的是个孩子啊,完全是凭着玩乐来考虑事情的结果,而不是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思维。
“还得借一件衬衣。”
“汤姆,咱们要衬衣干什么?”
“好让吉木在上面记日记。”
“记你奶奶的日记——吉木根本就不会写字。”
“尽管他不会写字——他还可以在衬衣上记些记号呀,不是吗,咱们要是用一把旧锡镴羹匙,或是一节箍桶的旧铁皮,给他做一支钢笔的话?”
“怎么,汤姆,咱们由鹅身上拔一根毛,做一支笔,岂不是更好使、更省事吗?”
“地牢的周围,不会有鹅跑来跑去让囚犯们随便拔毛做笔的,你这糊涂东西。那些囚犯做笔的材料,总是些最粗、最硬、最麻烦的东西,像一盏破铜蜡台啦,或是其他能够弄到手的物件。而且他们做一支笔,要费上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的工夫,因为他们只能在墙上磨。你就是把一支鹅毛笔放在那儿,他们也决不肯用。那根本不合乎规矩。”
“也好吧,可是咱们用什么给他做墨水呢?”
“有许多人是用铁锈搀上眼泪做的,可是那都是普通人跟女人家干的事。最硬气的汉子,蘸着自己的血写字。吉木也可以那么干
《汤姆·索亚历险记》
【我的书评】
很难想象一个成年人居然把孩童的世界捉摸得这么透彻,很难想象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居然把作品写得这么滑稽有趣,甚至出现了浪漫情怀,很难想象我们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话,全程就像看电影一样毫无尿点,根本停不下来,很难想象,人物语言,环境描写竟能这般绘声绘色,仿佛水彩画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甚至还能听到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在我面前全神贯注地谋划着他们的冒险事业。
译序
【我的书评】最喜欢读序言了,字里行间都是精华。
他一生游踪极广,遍及国内外许多地区,对社会各个阶层都很了解,因而其作品涉及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是他以前的美国作家所不及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然而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回顾过去,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对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反映了他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因此,尽管这本小说描写的是孩子们的历险生活,而且颇有浪漫传奇色彩,但它同时又是一部写得极其完整和谐的具有严肃内容的作品,往往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才能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内涵。
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贯穿和渗透全书的那种马克·吐温式的诙谐和幽默。“了不起的粉刷工”,“主日学校里出风头”,我们读着这些生活情趣浓郁、笔调轻松幽默的故事,一定会忍俊不禁,为小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拍案叫绝。处于当今之世,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物质富裕但精神生活贫乏,普遍感到身心疲惫,因此更需要这种幽默的熏陶和滋养。
幽默有别于博人一粲的滑稽小品。他的幽默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幽默,因而极具价值,发人深思;他的幽默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幽默。
概括、提炼,使之典型化,所以是真实的,常常给读者以人生警悟和启迪。
这一段看似是一个无知顽童的懵懵懂懂的推理,是一种稚拙、可笑的坦陈,但实际上是对司法制度的怀疑和挖苦,是对道貌岸然的“大人物”的冷峻的嘲讽。
一百多年来,汤姆这个美国乡村小顽童的形象已赢得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读者的喜爱,并且还将活在一代代后来人的心中。
他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喜欢出风头又不切实际,而且小小年纪就谈恋爱,这一切,即便是今天的父母看来,也都是要严加管教的。那么,汤姆身上究竟有何可爱之处呢?我认为,这就在于他真实地体现了儿童淳朴的天性。
对每一个成年人来说,汤姆身上都有他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汤姆代表着他人生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
【我的书评】
古希腊神话便是人类文学的童年时代,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体现人类天性中的活泼自然,没有之后思想禁锢和恐怖色彩。
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学校越来越变得像监牢一般,在我们为今天的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而自豪,为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少年天才而欢呼时,我们是否想过,在他们身上,像汤姆所具有的那活活泼泼、趋近自然的生命力是否有所丧失呢?
一个人的童年结束之时,便是他的心灵死亡之日。也许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必须长大,他的心灵都必须“死亡”,然而对今天的儿童们来说,他们是否成熟得太快,他们的童年是否都结束得过早了点呢?
汤姆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招惹是非,动辄打架逃学,但是他富有正义感,有良知。他为不能揭发印江·乔杀害鲁宾逊医生的罪行感到羞愧,又为把家里的肉偷到杰克逊岛感到内疚。相形之下,书中的很多成年人,包括那些喜欢向汤姆灌输宗教教义的正人君子,却多少都染上了自私、懒散、保守、贪婪等陋习。
因为成人已被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打上了种种不可磨灭的烙印,尤其是在拜金主义风行、人文精神日渐式微的今天,他们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儿童那份纯真而变得老于世故,这一份纯真也就更加弥足珍贵。
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我和许多同龄人怀揣来之不易的入学通知书跨进大学校门。经过十年浩劫,当时的外语系英语图书资料极其匮乏,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也带有明显的“文革”痕迹。后来电台英语节目播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每天必听,坚持数月不辍,其痴迷执着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儿时读《水浒》《三国》。
我们一方面为能向读者介绍这部引导自己步入外国文学殿堂的佳作而深感庆幸,一方面又唯恐由于自己学识浅陋而留下一些遗憾。译者所追求的目标在于紧扣原文,尽量再现原作的丰采姿致,不一味追求“汉化”,而力求“汉化”与“洋化”的和谐。
虽然译者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毕竟能力有限,实际效果与主观愿望会存在一定距离,谬误之处也在所难免,尚祈读者指正。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我的书评】
1.用眼镜这个特征物来写老太,感觉特别有画面感,不需要再描摹外貌,只简单几个推眼镜的动作便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了老太的形象,不愧是大师级别的,出手不凡。
2.戴着火炉也能看清哈哈哈,幽默俏皮感十足,体现了作家的叙述风格特征。
3.这样一个虚伪好面子的老太太,这样一个严厉正派的老太太,她想教训的顽皮儿童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他是因为什么才会被老太太教训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老太太将眼镜往下一拉,从镜框上边扫视整个房间,继而又将眼镜朝上一推,从镜框下边察看动静。她难得或者说从不透过镜片去看男孩这样小的目标。这副眼镜十分考究,颇令她引以为豪,戴上它是为了“体面”,而非实用——她就是眼前罩上一对火炉盖,也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她眼里流露出疑惑的神情,随即用一种虽不严厉,但足以令桌椅板凳听清的声音说道:
“好,我发誓,等我逮住你,非得——”
【我的书评】
真的牛逼,人物语言完全符合其身份和性格特征,马克吐温等作家究竟是如何做到在脑海中构建不同人格的呢?如果是精神分裂那得分裂多少次呀!我曾看过福楼拜描写包法利夫人喝毒药时候自己呕吐的故事,这些作家究竟是如何将身心带入人物之中的呀?
【我的书评】
哈哈看来之前被这种话坑过,才猛得一紧裙子,可是你都是老婆婆级别的人物了,还在乎什么春光乍泄哈哈。
老太太猛地转过身,紧紧捏住裙子,唯恐遭遇不测。那孩子忙不迭地撒腿跑开,爬上高高的木板院墙,翻过去就不见影子了。
【我的书评】
微微一笑最倾城,看来之前我预测错了,本来以为是和哈利波特或者路明非的姨妈一样的人物,结果这微笑让我觉的她好像还挺宠溺这个小机灵鬼的。
【我的书评】
收下在下的膝盖,老师傅,我要向你拜师学艺!究竟如何才能每天调皮捣蛋而且花样翻新?究竟如何才能每天开开心心且不惹人生气?究竟如何才能用俏皮有趣的话讨得女孩子开心?机灵鬼小师傅,请受徒儿一拜。
可是天哪,他的鬼花样天天翻新,谁能料到下回又是啥名堂呢?他好像知道我被捉弄多久才会冒火,还知道只要设法哄我一阵或逗我发笑,准保万事大吉,他也就不会再挨揍了。
他是鬼迷心窍,可我呢!他是我已故姐姐的孩子,看他怪可怜的,我总有些不忍心揍他。每回饶了他,良心上总不安;打他吧,又总是感到心疼
【我的书评】
小时候,我是个规矩的孩子,外婆叫我坐在椅子上不要乱动,我就会乖乖地一直呆在那里,我还有个弟弟,他调皮捣蛋,每次都会光着小脚丫到处乱跑,吃饭要用最大的碗,晚上玩坏了后一躺下几乎秒睡,早晨又是起得第一个早,醒了后就来把你吵醒? 唉,其实有时候挺羡慕他的,要是他能一直保持这种顽皮孩童天性该多好呢?可是他去新疆参军入伍了,上次视频的时候,军人棱骨分明的凌厉气质和沉稳大气的谈吐让我都快不认识他了,真怀疑这个陌生人真的是我弟吗?
他是个规矩的孩子,不会惹事生非。
和许多心地淳朴的人一样,她出于虚荣心,相信自己天生具有暗中耍手腕整人的本领,喜欢将那些极易被人识破的蹩脚伎俩视为聪明绝顶的妙计。
【我的书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完全一样,家长都有这种小心思,小时候我和我弟有段时间迷上了电脑游戏《跑跑卡丁车》,就会变着法子去网吧玩,为了不被抓出来有时候我两还默契地都躲到了厕所,回家后也先提前统一下口吻,骗过家里人的明枪暗箭。
她一方面为自己的精心谋划完全落空而觉得惋惜,另一方面又因汤姆偶尔乖乖听话的表现而感到欣慰。
【我的书评】真的是小孩子打架,分外搞笑。
难解难分的恶斗立时便见了分晓,汤姆从战斗的尘埃中露出身子,骑在那孩子身上,挥拳一顿猛揍。那孩子只顾竭力挣扎着脱身。他哭出声来,多半是由于愤怒的缘故。
【我的书评】班师回朝,大将风度。
汤姆将他奚落了一番权作回敬,准备得胜回朝。
【我的书评】不依不饶倒也蛮有个性的。话说作家真的把这段小孩子打架的各个细节捕捉得令人拍案而起,强烈共鸣。
谁知他刚转身,新来的孩子就拾起一块石头扔过来,击中他的后背,然后掉转头,像羚羊似的飞速逃窜。
【我的书评】这不是电影里我经常看到的镜头吗?
他在门口站了一会,用言语激他的对手出来较量,可是这个对手只是隔着窗户朝他扮鬼脸,硬是不肯挪窝。最后对手的母亲露面了,她骂汤姆是个粗俗野蛮的坏孩子,命令他走开。
【我的书评】
之前还挺心疼孩子的,现在看到这调皮捣蛋的家伙,知道必须得管制管制他了。
看到他的衣服搞得这样邋遢,她原先作出的利用周六放假把他关在家里做苦工的打算,立时便化做坚如磐石的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