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世界最美的诗歌》

诗篇从寻找开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着心中的乐土。这是一个远离了尘嚣的世界,颇像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描写的人间仙界,这里有美好的自然风光,而没有人世间的烦恼。诗人似乎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与梦幻的边缘。

作为一首浪漫主义的古典诗歌,全诗语言通俗流畅,毫无晦涩之感,体现出浪漫主义一贯的“语言华丽,内容质朴”的风格。

人,诗意的栖居

他的早期诗作节奏轻快,风格明朗,晚期诗作则趋于深奥,多采用隐喻、倒装等手段,富有象征色彩。“人,诗意的栖居”,是荷尔德林最为著名的命题,备受哲学家海德格尔推崇。正是因为这种诗意,人才拥有了自我,免于动物性的存在,免于成为生存的奴隶。

西利西亚的纺织工人

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
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

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
他榨取我们最后的一个钱币,
还把我们像狗一样枪毙

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讽刺了德国的封建割据势力的庸俗专横;文艺论著《论浪漫派》,则对德国文学发展进行了分析,成为德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的理论纲领。此外,为支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写作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也是其重要诗作。

诗中表达了惨遭残酷剥削的纺织工人火焰般的愤怒。

开篇描绘了纺织工人的形象,其中“忧郁”表现了他们苦难的深重,生活中没有欢乐的存在;“没有眼泪”则表现了他们已经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认识到苦难不是泪水所能洗刷的;“咬牙切齿”则刻画出纺织工人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刻骨仇恨。工人们由此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吹响反抗的号角。

剥削者愚弄并欺骗工人,榨取工人的血汗,西里西亚只有耻辱和罪恶,只有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工人内心力量的觉醒,一支新的斗争队伍登上历史舞台。

秋日

使用了许多极富象征意味的词句,来表达对世界与人的思索探讨。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北岛称赞它“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诗歌开篇以一种深沉凝重的语调来表达盛极一时的夏天已经过去,日晷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风吹过牧场,则意味着秋天的到来。“把更多的甘甜酿入浓酒”,可以视为诗人对于秋日情感的最深积淀。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的,游荡”,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的诗意。

在冬天

原文

田野的亮光灰白而冷冰,
天空孤寂而神秘。
池塘上空寒鸦打转,
猎人们走下山林。
黑色的树梢有一丝沉默栖息。
木屋里倏忽绽出一丝火光。
很远的地方偶尔传来雪橇的铃声,
而灰暗的月亮缓缓升起。
一只野兽在田埂静静流尽了鲜血,
群鸦在粘血的腐物里啧啧有声。
战栗着的枯苇已被连根拔起,
严霜,轻烟,漫步在空寂的树林里。

诗评

生前遭受世界的冷遇,死后却声誉日隆。这首诗描绘了清寂肃穆的冬日图景,同时隐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凄凉。诗的首节写“田野的亮光灰白而冷冰,天空孤寂而神秘”,在画布上涂上了萧条灰冷的基色,然后画上打转的寒鸦和走下山林的猎人们。

“黑色的树梢有一丝沉默栖息。木屋里倏忽绽出一丝火光。很远的地方偶尔传来雪橇的铃声/而灰暗的月亮缓缓升起”。独到的绘笔,精练的语言,极具神韵,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一只野兽在田埂静静流尽了鲜血/而群鸦在粘血的腐物里啧啧有声。战栗着的枯苇已被连根拔起。严霜,轻烟,漫步在空寂的树林里”。散布着死亡气息,笼上一种萧疏、淡远的气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诗开头的假设,足以使脆弱的人们丧失生活的信心,但诗人并不因为这而消沉、逃避和心情忧郁,不会因为被生活欺骗而去愤慨。诗人有着强烈的自由民主意识,他的生活会充满暗礁、漩涡、险滩和坎坷不平。

秋天的黄昏

原文

秋天的黄昏另有一种明媚,
它的景色神秘、美妙而动人;
那斑斓的树木,不祥的光辉,
那紫红的枯叶,飒飒的声音,
还有薄雾和安详的蓝天
静静笼罩着凄苦的大地。
有时寒风卷来,落叶飞旋,
像预兆着风暴正在凝聚。
一切都衰弱,凋零;一切带着
一种凄凉的,温柔的笑容,
若是在人身上,我们会看作
神灵的心隐秘着的苦痛。

诗评

他的诗歌多歌咏自然、赞美爱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理性的哲学色彩,以及朦胧的神秘气息,对后来的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有着深远影响。

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似乎秋天较其他几个季节更能勾起诗人敏感的心绪,好像秋日的风光往往与诗人的心境有着某种暗合一样。

诗人将描写的笔触集中于表达各种景致凄苦中又让人觉得有一丝隐秘的不安的情态,浓重地渲染了秋天的黄昏那种凄凉而又温柔的氛围,然后又把焦点转移到人的身上。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秋天的黄昏景象,形象化地抒发出心中的那份略带神秘意味的凄楚与苦闷。

原文

蔚蓝海面雾霭漫漫,
白色孤帆时隐时现。

呼啸狂风翻卷海浪,
弯曲的桅杆嘎吱作响。

船下波涛清澈碧蓝,
上方阳光金黄灿烂……

诗评

长诗《恶魔》和《童僧》,是莱蒙托夫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但都洋溢着现实主义的气氛。恶魔和童僧这两个性格,可以概括诗人全部作品中的形象。前者是个人主义者,后者则是自由的战士。

最后一次会晤

原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诗文:《世界最美的诗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