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本书从其童年时光,一直叙述至其耋耄之年,讲述了其从贫穷县的最穷户逐步变为国学大师的人生历程,文字平白浅近,没有华丽词藻,没有骈四骊六,甚至不表露深爱和沉痛。但字字是“我以我手写吾心”。行文虽平淡如水,而其中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平白朴素之中,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博爱慈悲一往情深。
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于坑害子女。
童年吃苦,也是一种锻炼吧,能磨炼意志,养成坚强的性格,对一生的成长都有益。
《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我认为,“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母亲,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我能躺在一个非母亲的人的怀抱中打滚撒娇吗?这是不能够想象的。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幼儿时期,幼儿时期陪伴在身边的人往往能影响幼儿一身,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要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
上课时,不是玩儿小动作,就是不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常常走神儿,斜眼看到教室窗外四时景色的变化: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柳成荫,秋天风卷落叶,冬天白雪皑皑。旧日有一首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可以为我写照。
“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
没有争第一名的念头,我对此事极不感兴趣。根据我后来的经验,小学考试的名次对一个学生一生的生命历程没有多少影响,家庭出身和机遇影响更大。
我一生自认为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在新育小学时期,一点儿也不内向,而是外向得很。
凡事都在于度,是不必过于在乎成绩,但该打的基础还是要打好,不然后边学起来很吃力的话,很多人也很难再补起来!当然“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常见。
我仿佛驾轻就熟般地写了一篇“书后”,自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意竟获得了王老师的青睐,定为全班压卷之作,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我当然很高兴。我不是一个没有虚荣心的人,老师这一捧,我就来了劲儿。于是就拿来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读过一阵儿。
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地、甚至窝窝囊囊地过上一辈子算了。我只是一条小蛇,从来没有幻想成为一条大龙。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决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最明显的例证是几年以后我到北京来报考大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