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阳明心学》王党仁

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良知有两层含义:

一、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的道德意识;二、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精神宇宙本原。

​要想获得心灵的健康、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强大,不再做一个单向度的、重心在外的人,我们就必须修行,必须致良知。

​正如良知兼有两重含义(既是本体也是道德意识)一样,

致良知之“致”,也兼有二义:

一是体认,二是践行。

本体可以当下体认,但道德人格的完善,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切切实实、一点一滴地践行。如果说前者更像是顿悟,那么后者可谓之渐修。

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而当良知作为内在于人心的道德意识时,它却具有辨别善恶的功能,所以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一个人首先必须有能力自主其心,然后才能得到心灵的健康,也才有资格获得心灵的自由。倘若我们缺乏自作主宰的能力,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和言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被流俗的价值观绑架,被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左右,被自身的种种欲望和情绪困扰。试问,这样的人谈何自由?

要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完善的人格与强大的精神,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刻苦的修行。究竟而言,通往心灵自由的道路,绝非用鲜花和红毯铺就,而是以坚毅和勇气筑成!

“良知全体呈现、心灵彻底自由”

十岁的王守仁的诗《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1 2 3 4 5 6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阳明心学》王党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