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辛词说》

一年过半,所读甚微,常心生惶恐。溽热难熬的时光里,好书就似儿时吊在井里的冰镇西瓜。前两年,读过先生的《顾随诗词讲记》,觉得他真是一个徜徉在诗词国度的人,修养极深。

《苏辛词说》这本书,买来半月余。这一堆夏日新书,我叠放在沙发边柜上,读完一本就放置进书房的书柜,让它们在那边定居。

01

我喜它装帧素雅,喜它封面封底的灰色调,很贴近中年的心境。书名也只用楷体,简单庄重。封面左上角有一轮弯月,仿佛诗词的摇摇颤动,挺起而为穗。麦地里的穗,只要我们去读它,便可见其光芒。

02

我喜它目录之前的集帖。之前知道苏轼的字好,但不知道如此之好。细细品读他的《京酒帖》《久留帖》《屏事帖》《职事帖》《新岁展庆帖》《王晋卿帖》……仿佛离他更近,对他的欣赏也更增添一分。

“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轼上道源兄,十四日。”

“令子所示,专在意,来日相见,即达之,但未必有益也。辙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难患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不罪,不罪。轼手启。”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我伸出食指,将他的字一一在空中划过。学不来,但终不成空。刻在我们心底的不只是他的字迹,还有他的诗词。

03

《苏辛词说》集辛词20首,苏词15首。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这12字已够好,更何况还有“曲港跳鱼,圆荷泻露”续后。曲港之鱼,人不静不跳;圆荷之露,夜不深不泻。此景此境,不是慧眼不能见,不是高手不能写。

苏轼的《定风波》,我是细细研读过的。顾随先生以为妙处全在发端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之“穿林”与雨之“打叶”,让我们看见、也让我们听见,冠之以“莫听”,继之以“何妨”,写景和用意乃打成一片。而我之前的确忽略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中的两个韵字“马”与“怕”,于此词中,正如丝竹悠扬之中,突然铜钲大鸣;又如低语诉情,正自绵密,而忽然呵呵大笑。

《南乡子》,前片既叹“人不如塔,亭亭无觉,迎来送去”;后片复写“残灯初寒,秋雨或歇,泪雨难晴”。伤感至深,一任包围,但听支配。人之生死离别,何其相似!

《西江月》一章,小序已佳。“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于桥柱上。”千载而下,桥柱上的这首词想必不会在了,但苏轼的风姿豪气尚可想见。

04

我喜他《蝶恋花》中“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还有“我思君处君思我”;我喜他《减字木兰花》中“湖风清软”,松上络有凌霄花,得也,得也;不争不噪,好容易拈出的“清软”,恰好,恰好。

我喜他豁达可想,却无事吹求。

我喜他人与之鸿,一而二,二而一,不复可辨。

我喜他“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我喜他“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我想,东坡词之所以入人心,皆因他情韵圆熟,善中人意,但从不失其本真本色。

05

我最喜他感动触发,超越悲喜,遥深寄托。

每一首,首宜速读,以遇其机;次则细读,以求其意;最末,掩卷思之,以会其神。

三读之后,可见他的好或不好。

抑或,读一辈子才能真正懂得东坡的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苏辛词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