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丁香花,你会想到什么?是戴望舒《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中的,有着和丁香一样颜色、一样芬芳、一样忧愁的姑娘?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是李清照《摊破浣溪沙》中的“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还是王国维《点绛唇》中的“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其实这些都是。不过,我看见丁香,第一个想起的,肯定是戴望舒和他的丁香姑娘。
戴望舒名承,字朝安,与徐志摩、艾青并称“民国三大浪漫诗人。”自小生活在西子湖畔,十七岁开始写诗,十九岁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二十一岁发表处女作《凝泪出门》,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1927年,大革命失败,戴望舒在作家施蛰存的松江县老家避难时,见到了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那年施绛年年芳十七,如花美眷,似水柔情,让戴望舒一见倾心,再见倾城。然而,长相俊美的施绛年并没有看上脸上长满麻子的戴望舒(据传,戴望舒小时候生过天花,脸上留下了比较严重的瘢痕),自始自终,都是戴望舒的单恋。为了追到施绛年,戴望舒以跳楼相威胁。眼看要闹出了人命,在哥哥施蛰存的苦劝下,施绛年不得已答应戴望舒的逼婚。1931年,二人正式订婚。然而,两人订婚后,施绛年依然另结新欢。于是,她想方设法支走戴望舒,以谋求前程为由,要求戴望舒出国留学拿到文凭。结果,戴望舒刚刚到达法国不久,就得知了未婚妻移情别恋的消息——施绛年与新情人在国内出双入对,完全肆无忌惮。1935年,被绿的戴望舒怒不可遏,回国后当众扇了施绛年一记耳光,随即登报解除婚姻,结束了他长达8年的恋情。
这首名满天下的《雨巷》,就是写给施绛年的爱情诗,只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段美好的爱情,竟然会以如此的方式结束,让人猝不提防,真可惜了那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爱情悲剧,在于明明对方不爱他,还死缠烂打地纠缠,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只不过,那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的丁香姑娘,成就了中国文坛的一段经典。
将丁香花誉为美丽的姑娘,其实并不是戴望舒的独创。丁香花以花筒细长如钉、气味芬芳如香而得名。其花型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开在暮春,有两种颜色:一种浅紫色,一种乳白色,花开时花繁色丽,芳香袭人,宁静优雅而又风情万种,以独特的气质吸引着人们。
丁香花花期较短,其花语就是纯洁的初恋,自古就被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花,为历代文人所称颂。
2000年,歌手唐磊听到他的好友未婚妻因车祸去世,他非常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丁香花》,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怀念,“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啊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院子里栽满丁香花,开满紫色美丽的鲜花,我在这里陪着她,一生一世守护她。”这首千回百转、感人肺腑的校园民谣,将惆怅与相思萦绕心间,至今传唱。
在我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丁香代表着忧愁哀怨。李商隐在《代赠二首》其一就写到:“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女子的口吻抱怨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缄结不开的丁香花蕾,面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
要说最能以丁香花为诗词意象,表达爱情与相思的,我觉得非王国维的《点绛唇》莫属。
王国维原名王国桢,字静安,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其祖上世代书香,家学渊源,自小聪颖好学,他受父亲的影响很深,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并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十五岁那年考中秀才,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后两次考举不中,转投考入杭州崇文学院。甲午战争之后,王国维逐渐接触到新的文化与思想,十八岁那年尊父母之命与莫氏成婚,1900年底赴日本东京留学,次年回国,赴武昌农学校任译授,曾在《教育世界》上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的先进思想。
1905年春,长期在外奔波的王国维回到了家乡海宁,见到了分别十多年的夫人莫氏。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苍老了许多。王国维心头不禁泛起难以言说的酸楚。
长期的聚少离多,操持家务,耗尽了莫氏的身体,三年之后,莫氏因病离世。自感愧疚的王国维写了很多悼亡诗纪念妻子。大家耳熟能详的如《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意思是行遍天涯,看尽风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然而,我以为,要论对妻子的悼亡之痛、思念之深,这首《点绛唇•屏却相思》的艺术水准和情感表达一点儿也不亚于那首《蝶恋花》。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斩断相思之情,纵然近知全无益处,却无法将情思抛弃。仍在梦中苦苦寻觅。醒后楼台旁的身影悄然破灭。西窗上一片洁白,月影斑驳清冷,满院的丁香花如同皑皑白雪。
“梦里终相觅”,奈何醒后“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将本该在仲春开放的丁香花与寒冬白雪联系在一起,足见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丁香不仅花型美丽,而且有种淡雅、幽香的花香味,清新怡人,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种迷人的香味,在古典意象中,常与哀怨、愁绪结合在一起,如“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给人以空幽、凄婉的感觉。同时,其美丽高洁、幽怨忧愁的形象,受到很多文人的追捧。唐代诗人陆龟蒙就写过一首《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远离尘俗,漂泊江上,无人关注。十多年间只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又有谁能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飘香万里。
我觉得,最能体现丁香这种高洁气质的诗,还要属杜甫的《江头四咏•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丁香尽管柔弱,结子较多。叶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丽,不是艳丽的。把丁香种在房子后面,是为了给有思想的人欣赏。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人生已经走到了暮年。然而,他仍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雄壮的松柏岁寒而知后凋,而柔弱的丁香也有坚强的特质,也能够干一番大事,即便粉身碎骨也不惜。
丁香花花开繁茂,花色淡雅,香气袭人,生命力顽强,即便土壤贫瘠,依然能够花开如初,光彩照人,于蓝与紫之间、华美与质朴之间自由切换,像极了我们的期望的人生,热闹与恬静,渴望与悠然,追求与恬淡,并行不悖,共存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