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

(一)
2016年初的时候,有位作家在微博上发了个诗歌征集,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起句,求助网友补全后面两句,并承诺对接续最好的诗,以好酒相赠。一时,轰动网络。

后来,很多网友脑洞大开,接续了很多胸襟开阔、意境优美的诗句,其中点赞最高、转发最多的是这一首: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这首诗的确写的有气魄,有豪迈,有凄凉,有潇洒,有狂浪,也很有沧桑感。它以江海为经络,将一个人的沧桑苦闷倒入一杯酒里,借以慰籍自己,也倒入江海中,慰籍天下所有苦闷之人。

其中,有段评论写得非常好,我也很赞同。是这么写的:

酒壶里装的不仅是酒,还是江河湖海、山光霁月。安慰的不仅是风尘,更是要抵抗现实的灰暗、人生的沉重以及精神的苦闷,还得依靠深邃海洋和浩瀚星空。

博尔赫斯说:“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每一个行走江湖的人,无不是风尘仆仆,一身疲倦,满面沧桑,在每一个孤独的瞬息,最想要的,就是那一壶可以慰风尘的酒,喝了这杯酒,彷佛一切的苦闷,一扫而光。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阔谈三更后,把盏有余温。

这首诗的前两句其实不是这位作家的原创,“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原诗如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据记载,卢陟是韦应物的外甥。这首诗应该是舅舅写给外甥的。你看山涧的树上有着晨露相伴,山鸟发出的阵阵悲啼,好像在诉说他的愁绪,我只有这一瓢酒,愿这瓢酒能慰籍你这一路的风尘。全诗铺陈了人生的寂寞,无奈和山水寄托,最后用一瓢酒来收尾,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给了你一双洞见的眼睛,却没有给你一双能笃行的腿,或者一双能践行的手。

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可以看出韦应物绝对是个人间清醒的诗人。这个玄宗皇帝当年的大内侍卫,锦衣玉食的五陵子弟,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悲剧之后,选择了放下,放下那些荣华富贵,放过那些逝去的岁月,用一刻宁静而宽广的心去过今后的生活,默然领会,这才是他那一瓢酒所慰的风尘吧。

(二)

韦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代名门望族、仕宦之家,汉代民间就有谚语:“京兆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京兆的韦家和杜家,都是高门大户,和皇室很亲近。在唐代时,韦家和皇室的关系非同一般,韦应物的高祖韦挺和太子李建成是发小,曾祖、祖父等都在朝廷任职。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十三岁的韦应物就以门荫补右千牛,次年,又以侍卫官的身份成为唐玄宗的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那个时候的韦应物,极为嚣张跋扈,他曾在一首诗中写到:“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意思是年少的时候服侍过唐明皇,依仗着皇帝的恩宠成为一个无赖子弟。经常在巷道里横行不法,家里窝藏的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清早起来就和人去赌博,夜里还去和东邻的姑娘偷情。司隶校尉都不敢逮捕我,因为我每天都在皇帝的白玉阶前站班。

你看看,小时候的韦应物有多牛,倚仗皇帝的恩宠,妥妥的一个无赖少年、纨绔子弟。

茨威格说:“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惶出逃,属下四散,韦应物流落民间,失去了皇帝的依靠,他的生活立即困顿起来,无奈之下,只得收敛起年少时的轻狂,闭门谢客,发奋读书。就这样,一个依傍皇权的纨绔浪子,在突如其来的时代变故中浪子回头,开始了人生的逆转。

尽管没有考中进士,但他的才学和诗歌成就还是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依仗着昔日的名威,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秋,被朝廷任命为洛阳丞,终于走上仕途,成了一名低阶官员。

从二十七岁任洛阳丞开始,在肃宗广德二年 (公元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公元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做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曾担任过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部员外郎等京城官职外,也担任过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地方主官。尤以担任苏州刺史时间最长,从五十二岁开始,至五十五岁去世,以致被称作“韦苏州”。

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反映出他忧时爱民的心肠。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评论其: “是不负心语。”意思是没有辜负自己的良心。

“不负心语”也许是对韦应物为官一生最好的评价。

(三)

苏轼曾在一首诗中写到:“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意思是尽管白居易写了三千多首诗,可是他却更喜欢韦应物的五言诗。言外之意,认为白不如韦。

韦应物在诗坛的地位是否超过白居易,这当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能把韦应物和大名鼎鼎的“诗王”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韦应物在诗坛的地位有多高。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恬淡高远,清新自然。这个特点在《滁州西涧》上表现得犹为充分。

先看这首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据考证,这首诗是在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闲暇之余,韦应物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一天,他游览至滁州城西郊野时,看到四周青草萋萋,春雨淅沥,春潮上涨,西涧水势顿见湍急的景象,随手写下了这首小诗。尤其最后一句写景清切,悠然意远,可以说是诗中有画,景中寓情,为历代诗家所称道。曾有评论认为:“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是一幅画图。”

韦应物的典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少年时横行京师,为害乡里。后来在政治时局巨变之下,浪子回头,发奋读书,走入仕途,辗转四方,几起几落,给他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也使他的心境更加幽寂,反映在诗作中,就是清幽静谧,满目沧桑。比如这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尽管题目是“喜会”,可实际上,诗中表现出的却是“相逢每醉还”的老友相逢之喜与“萧疏鬓已斑”的岁月蹉跎之悲,十年漂泊,故友相逢,大醉而归,尽管欢情如故,可两鬓早已斑白。一喜一悲,疏密有致,笔法跌宕,的确是中唐诗坛的上乘之作。

韦应物如果仅仅是一个浪子回头、终成大体的诗人,并不令人感动,他最为人称道、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对妻子的一片赤诚。

(四)

韦应物的妻子名叫元苹。那年,韦应物弱冠及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元苹。元家也是高门大户,两家门当户对。嫁给韦应物不久,安史之乱爆发,韦应物从一个轻狂傲慢的御前侍卫变成了没了收入来源、更无皇家倚恃的普通人,他一下子沉默了,甚至不敢面对妻儿。这时的元苹展现出一个大家闺秀所拥有的远见卓识和通情达理,她坚定地支持丈夫在困境中继续刻苦读书,通过考取功名来博取功名。

有了爱妻的支持,韦应物痛改前非,发奋努力,日夜苦读,饱受诗书浸润,韦应物从一个纨绔无赖逐渐变成一个忠厚仁爱、彬彬有礼的大丈夫。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韦应物被朝廷任命为任洛阳丞。听到这个消息,元苹喜极而泣,叮嘱丈夫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辜负朝廷的信任、百姓的期许。

自那时起,韦应物每到一地,都勤政爱民、兢兢业业,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赞许。特别是在任苏州刺史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苏州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他爱戴有加。

无论在何地做官,元苹都默默地随丈夫东奔西走,照顾好家庭内事,从不让丈夫分心劳神,一心支持着韦应物为官理政。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韦应物四十岁那年,元苹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韦应物痛不欲生,他曾在给妻子的墓志铭中写道:“昧然其安,忽焉祸至,方将携手以偕老,不知中路之云诀。”

我以为我们就这样携手终老,怎料到,竟然半途就与你诀别!

隔了一千多年,我们彷佛仍能听见韦应物的字字血泪。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秋,因病辞官,独居长安善居寺的韦应物听到屋外秋风萧瑟,想起了去世的妻子,感觉自己就像这被风吹落的落叶,无依无靠,内心特别孤独,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没有了你,我枯坐桌前,看着幽暗的灯光卷着缕缕青烟在空中盘旋磨灭,拂晓时分屋外的光亮才盖过屋内黯淡的灯光。漫漫长夜,无奈到处弥漫着清冷,我怎么能够知道,余下的日子,一个人住到远离人群的寺院,如何排遣这无尽的凄凉与深深的寂寞。

字里字外,都能感受到韦应物对妻子的无尽的思念。

韦应物对妻子的感情很深,曾写过很多悼念诗,比如“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等,都是写梦中对妻子的思念,醒来后对妻子的思念,虚实相生,感人肺腑。他还曾在妻子下葬的时候写过一首《送终》,诗写得很长,其中一句写道: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将一群孩子牵着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读后让人泪目。

2007年,西安出土了四方韦应物家族的墓志,其中元苹墓志就是韦应物亲自给妻子写得墓志铭。其中写道:“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伊人已逝,诗人睹物思人,无限悲怆。

(五)

韦应物半世荒唐,半世清醒。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又在凄风苦雨中离世,去世的时候,甚至居无定所,寄居于苏州永定寺。少年时代,志向抱负颇为高远,然中年后蹭蹬仕途,对自己的仕宦生涯颇怀抑郁,堪破红尘。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困顿,人生的起伏,使他对人生、人性有着非凡的体悟与洞察,反映在他的诗中,沉滞郁郁又冲淡平和,咏物抒情又观物悟道,成为中唐不可多得的优秀诗人。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他的那一瓢酒,既慰籍了自己,又慰籍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韦应物: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