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写作的“四个阶段”
■ 东方煜晓
王国维这样描述艺术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王国维选取了三首宋词中的词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于逆势中蓄势,从树立目标、孜孜以求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华丽转身。告诉人们:无论从事文艺创作还是追求人生价值,都要经过怀揣梦想——披荆斩棘——功名成就这样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历程。成功从来都垂青有准备的人,成功永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学习写作也是一样。结合我多年习作的实践与体会,我把这个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奋期。绝大多数初学者,不管是受到外部的熏陶还是由喜读书上升为爱写作,一开始都表现出精神亢奋、激情满满、特别投入,甚至会进入痴迷的状态,如饥似渴地读书,殚精竭虑地构思,书不离口、笔不离手,甚至半夜想到了一个好词好句都要爬起来记在本子上,每写出一段自以为是的文字都急不可耐地要与好友分享……一发而不可收。其实这不是坏事。有哲人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我看来,兴趣应该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不过,等你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后,再回头仔细地看一看,可能你会暗笑自己先前的浮浅,这正说明你已经扎扎实实地进步了。事实上,大多数人这一阶段的所谓作品,由于作者受到知识、阅历、思想、心智、技艺等诸多方面的制约,除非真的有天生“神童作家”外,一般人很难做到一鸣惊人。万丈高楼平地起,值得肯定的是,初学者在这个阶段所做出的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准备非常必要,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发表期。写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习作者日积月累地勤奋写作,当文章达到一定数量并自感有一定质量后就会生发投稿的冲动。起初,可能会发表在黑板报、手抄报上或自办的小报上,当作品得到他人承认与鼓励后,自信心会大大增强,便会勇敢地向报刊投稿,小试身手。但是,想在正规报刊上发稿并非易事。因此,偶尔有“豆腐块儿”见报,都会“普大喜奔”(普天同庆、大快人心、喜闻乐见、奔走相告),甚至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好觉。等到那张诱人的稿费汇款单一到,更是欢天喜地,信心百倍。我在巢湖读书时热衷文学,有一次破天荒地一周内收到三张汇款单,加起来只有9块钱,室友们欢呼着叫我请客,我也很感谢他们愿意与我分享快乐,因此从我的可怜的菜金中补贴了一块钱,悄悄地到校内小店买了十瓶啤酒,让全寝室的兄弟们痛饮一回。此后,在进取心、自信心、虚荣心、自尊心的共同作用下,我执迷不悟地跋涉在文学的小路上,一直没有放弃。三十多年来,样报的剪报已贴了几十本,各种杂志的样刊也收存了好几个收纳箱。我想,很多写作者与我的感受一样。人的欲望千千万,发表欲是其中之一,而且更容易沉迷其中,因为这种欲望是精神层面的,所以容易让人陷入“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的窘境而不能自拔。网络时代的文学,给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更为简单、便捷的发表机会。一些网络作家的稿酬更是颠覆了传统作家的认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时代定会给作家、作者的文艺创作提供更大的舞台。可是,文学作品只有“量”没有“质”是绝对走不远的。期待所有写作者都能把“好”字放在首位,不能老是“热剩稀饭”或长期低水平重复、复制自己,而是要下定决心创作出独具个性、又好又多的精品力作。
第三个阶段:沉淀期。写作者在经历过一段时期、取得了一定成绩后,往往会遇到“两个瓶颈”,即是“被掏空”和“飞跃难”的问题。究竟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觉得,首先要按一下“暂停键”,尽量少写或不写,认真反思自己的差距和不足,重新规划今后的创作目标和思路,侍机重整旗鼓,华丽转身,突破自我,化蛹为蝶。具体地说,针对“被掏空”的问题,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招即可破解。针对“飞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练好内功”破解之,关键要在“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上多用力,这是作家的潜力和后劲所在。当然,这样很难,就如跳高一样,有时候达到极限后,想要超越一厘米也是妄想。或许有人会问,写作者的“沉淀期”一般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要三年五年,有的要十年八年,有的人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有的人可能终生翻不过“这座山”。艺术是伟大的,也是残酷的,只有痴迷和勤奋是不够的。唯愿每一位写作者都能在创作过程中体味到更多的快乐与惊喜!
第四个阶段:不发表期。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绝不会重复着低水平的写作,他们的共性是,都有一种自我否定和自觉超越意识,拿不出手的作品一定不会脱手。一个成熟而高尚的作家,必定有着独立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自觉的文化担当。这个时期的作家,已经淡忘了功名利禄,不再在乎酬金、奖项、证书等;他们所关注的,是人、自然及未来,并呕心沥血地去创作经典之作。百年以后,那些不朽之作仍然令人津津乐道,喂养着人们的精神,健硕着人们的脊梁。这也许才是作家的终极目标和文学理想。还有一种情况,处于不发表期的作家,或许并不是创作水平降低了,恰恰相反,说明他们的整体水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在此妄言:真正的好作家的好作品,是写给同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看的;真正的好作家的好作品,也是写给后人看的。曹雪芹仅凭半部红楼,却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就是一个例证。
(荐文 / 马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