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无聊,翻看了书架上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罗生门》是第一篇,读后读后心里有一种不适感,挥之不去。
芥川龙之介的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和穿透感。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一个落魄无处可去的仆人在罗生门避雨,最终为了求生,无可奈何抢一个老妇人的衣服为结尾。当看到文章描述,仆人看到老妇人贪婪诡异扯一个死人女子的头发时,我感觉背脊骨阵阵发冷,画面感太过恐怖。妇人说,这个女子活着时候也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卖给别人吃,所以她扯她的头发卖掉活命也未可厚非。仆人听完也马上醒悟——他也大可为了活命做一切事情,于是,他剥掉老妇人的衣服走掉了。
可能生活于当下世道,我们这个国度,比较难真正体会这个故事的“荒谬”。对故事中两位主人公大概会评论他们“恶毒”“残忍”“恐怖”。我的第一感触也是如此。甚至觉得,不该有今日的心血来潮,因为“老妇人拔女尸头发的画面”一直在脑海盘旋。可是,想到之前大学时候一个选修课,民俗老师说中国很多特殊时期,都有“易子相食”的默契,甚至包括进入新中国以后的某个特殊时期。所以,芥川龙之介这个故事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韩国《寄生虫》电影里,穷人的妈妈说,如果我和女主人(富人)一样富有,我一定比她更善良,钱越多越善良。果真如此吗?会如此吗?
Ps:黑泽明大师的《罗生门》我也看了,并不是以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为蓝本的,而是另外一部小说《竹林中》。而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当然不管是电影还是书籍都让我想到一句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陈大侠虾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