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探讨.发现古诗里的秘密 ——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浅薄思考

写在前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组成,第一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这三首诗描绘了春夏时节的景色。

初读三首诗,脑海里没有任何想法。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反复读了好几遍,也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对于如何教学还是没有思路。

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也在一篇文章《语文老师的另一只眼睛》中写到:“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这是语文教师的第一本领。”

夜深人静,静静备课。再读时,不禁有很多问题冒出。于是拿笔记下,思考后与大家探讨,欢迎批评指正。

一、追问:《绝句》为何选取了这几种事物呢?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学习古诗,搞懂古诗的意思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学会追问。

这首诗,反复读了几遍,读着读着不禁追问:为何杜甫诗里会选取“迟日、春风、花草、燕子、鸳鸯”这几个事物呢?

通过阅读相关的解读文章,发现了解答上述问题的一些蛛丝马迹。

1.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日图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燕子、鸳鸯是侯鸟,诗人描写它们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飞燕的轻盈、鸳鸯的娇慵,这一幅幅画面构成了温暖明艳的春日图。

2.古诗对称的需要

春日迟迟,大好江山,处处皆春色。诗人以“风”、“花”、“草”、“燕”“鸳鸯”等春日常见意象入诗,巧手采撷,别见新意。(张汝佳)

因此,诗人在选取了“春日”这一事物后,便找到了与之对应的“春风。”方位上一上一下,视觉上“江山丽”,嗅觉上“花草香”。

在写“燕子和鸳鸯”两种鸟时,一个用了“飞”一个写了“睡”,动静结合,有画面感。

3.诗人心情的印证

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或言志抒怀,或即事书史,可《绝句》则清丽可人,颇见巧思。

此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当时杜甫在四川草堂。虽流离异乡,幸托庇草堂, 暂向乱世觅一方净土,偷得半日安闲。闲适的心情奠定了明丽的基调。

《绝句》微课赏析

二、探讨:题画诗背后的秘密?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题画诗学习的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而言,几乎是首次正式地学习“题画诗”。

教学此诗时,我想要跟孩子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何为“题画诗”?可请同学们从字面意思进行猜测:什么是题画诗?一番讨论后,顾名思义就是在画的空白处题诗。

再重新回到诗里,鼓励学生畅谈:从以往古诗学习的经历来看,你觉得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题画诗呢?

我想很多同学会建议:可以借助画作来理解题画诗的意思;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感受题画诗所描写的画面;可以在联系融合中感受诗歌和画作所呈现出意境…… 如此,在通过探讨为纽带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什么是“题画诗”, 同时还获取了学习的方法。

2.为何要画“桃花、萎蒿、芦芽”几种景物呢?

引用在知网看到的一篇文章广东 / 唐远廷的探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几个问里的一段话来解释:

近代上海籍学者黄进德批注的《六一诗话·冷斋夜话》的注释说: 河豚上市始自元宵前,溯江而上,自暮春三月,有毒,人不食,而江西人还误以为时鲜货,举以上席…… 这段文字提供了两则信息:一是元宵前即开始食用河豚一直到暮春三月,此时河豚最 为鲜美(时鲜)却有剧毒,一般人不吃,胆大者食之。

二是制作河豚这道菜肴时,以蒌蒿、芦芽为辅料最为鲜美。 由此可知,惠崇画“桃花三两枝”即表达 “早春”之意。

中国画多以“桃花”喻春,“三两 枝”自然是说“早春”。而画“蒌蒿满地”“芦芽 短”,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食河 豚”正当其时,因为烹饪河豚的辅料也正好鲜嫩可口。

早春有许多景物,但那些与河豚“无关”, 故不画也;而蒌蒿、芦芽是制作河豚的绝配,故在画中表现出来。

《惠崇春江晚景》微课赏析

三、发现:黄梅时节本是家家雨为何是日日晴?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如何解读文本?很多名家都谈到了,我们可通过对比阅读发现文本背后的矛盾。读完上面两首诗再结合生活常识,不禁生出这样的矛盾点:黄梅时节明明是下雨特别多可此诗为何写日日晴呢?这文字背后有何含义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同属“黄梅时节”,在诗人的笔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呢?以下解释来源于百度。

首先,赵师秀和曾几写作的年份时期不一样。 正常来说,江南地区,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正值梅子黄熟时期,这时候就会出现连日阴云不开,阴雨霏霏,连绵不断的持续降水现象。所以当地的谚语都说:“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因此,赵师秀的诗里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样的写照。

但是有时候受季风影响也会有完全相反的天气出现。从初夏开始,一直不见连绵阴雨。白天艳阳高照,早晚凉爽宜人,所谓“黄梅时节燥松松”,这样的天气会持续到盛夏。习惯上称这样的年份为“空梅”,大概平均每十年中会出现一二次。

所以会出现曾几诗里的描述“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赵师秀描写的应该是大部分时间“黄梅时节”的正常的现象。而曾几描写的很可能就是不太常见的“空梅”时期。

其次,两首诗描写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

赵师秀的《约客》描写的当是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江南水乡梅雨时节多为阴雨天。

而曾几所写的《三衢道中》,应该是更靠南的衢州。三衢即是衢州,在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相对来说晴天就会比较多。

最后,这两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有所不同。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明快自然,轻松流畅,此时诗人的心情就和这美好的天气一样:愉快欢悦,晴朗无比!相对而言,赵师秀的《约客》则有些怅惘失意,雨夜候客而客不至,此时的心情就和这阴雨天差不多,多少有些惆怅和失落。

《三衢道中》微课赏析

总之,学习古诗,多些追问,多些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著名特级教师魏星在他的一篇文章《让语文学习多些生产性思考》中写到:“语文课必须增加“生产性思考”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文本当作原始的材料,在与之相遇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能动地去建构自己的意义,帮助学生领悟语言的规律并走向运用,并在这个相遇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意义和趣味的消费者,而是以此为契机展开阅读、思考和表达活动,成为精神文化的承担者和生产者。”

我想语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生发、产生,通过语言获得解放,让学生的智慧指向心灵看得见的方向。

巴尔扎克说:“一个会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我们的语文课如果能从“消费性思考”走向“生产性思考”,那语文课就会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追问.探讨.发现古诗里的秘密 ——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浅薄思考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