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散记
史飞翔
我是个好静怕动的人,天生缺乏谋生能力,加之从小又受“父母在子不远游”、“好出门不抵赖在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因此虽说已过而立之年却几乎没有任何外出旅行的经历,非但没有旅行的经历,就连火车也几乎没有坐过(唯一的一次是从咸阳到西安,刚有了感觉却到站了,前后不足十分钟),平生所到最远之处乃山西运城,也不过四小时汽车而已。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向来是只读书,不行路。愚蠢由此可见。年末岁首,单位组织旅游,海南双飞六日游。起初我并无去意。后有同事好言相劝,乃决定携妻同往。以下便是此次海南之行的点滴记录:
出发前的心喜
2007年1月19日。这是一个值得我铭记一辈子的日子。这天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旅行。早晨一睁开眼,我便嚷着让妻整理行李。拖鞋、洋伞、笔记本、手机、地图、晕船药。按照先前列出的单子我一件件地仔细核对。咦!怎么没有泳衣?去海南怎能不带泳衣。于是又为妻和我各买一件泳衣。一切收拾停当后便开始武装自己。穿上西装、系上领带,刮净胡子。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中午一点半的时候旅行社开来一辆大巴。上了车才发现导游竟是我昔日校友,马振杰先生。据说,他已是旅行社的副总,平时坐办公室,非重要团队轻易不出。老马果然厉害,车一开动。他就手握麦克风,练起嘴皮子。不过,讲的倒也不错。像陕西、关中名称的来历,八水饶长安,周秦汉唐的历史等。导游讲的津津有味,游客听的如痴如醉。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身上暖烘烘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也许是平日里生活的太严肃了,这会大家都如释重负、兴高采烈。
在经过了一片又一片的麦田之后,车开始驶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咸阳机场,这是一个与我颇有些缘分的地方。当年我在咸阳念书的时候,曾与一友人从市区一直走到机场,来回几十公里,浪漫温馨。那次步行的结果是我的脚和腿肿了整整一个星期,既不能上课也不能下楼吃饭。因此刻骨铭心。如今我的那位友人早已身为人妻,据说还生了双包胎。睹物思情,心潮澎湃。如今当我站在岁月的桥头回首往昔深感青春易逝、造化弄人。
到达机场后因为距离登机时间尚早,于是我就踱出候机室来到位于机场西侧的空地上。远远地去看飞机的升降。夕阳下一架架飞机沿着跑道徐徐滑动,那个像巨鸟一样笨重的家伙伴随着一阵轰鸣,忽的腾空而起。也将我整个人儿带到了云霄。
第一次坐飞机
六点钟的时候终于该我们登机了。一踏进舱门立刻有空姐笑容可掬的弯腰问好。我们乘坐的是海南航空公司的一驾可容纳一百三十多人的小型机。由于是包机人熟,于是我便和别人调换了座位,坐在挨窗的位置。这样我就可以欣赏窗外的天空了。
就在我正出神于窗外景物的时候,突然身体向前一倾,飞机起飞了。那种强烈的腾空而起,飘起来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于是我想,人是需要刺激的。就像此刻的腾空而起。
因为晚霞,整个西天是火红一片。飞机在一点点地上升,云层也在一点点地变化。透过窗口,墨黑色的山峦就像是一副山水画,层次分明、浓谈相间。而最妙的却是云彩的变化。湛蓝湛蓝的天空。火一样燃烧的晚霞。在那极远极远的天尽头是黄亮一片。寥廓的天宇清晰的呈现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湛蓝,中部是鹅黄,下部是墨绿。突然间前方出现一片像海一样的鹅黄,灿烂之极、绚丽之极。以前常听人说“云层之上的灿烂”,今天我终于领略了它的神奇。此时,云层也由蓝、橙、黑三色而变作湛蓝、淡蓝两种颜色,泾渭分明。天一点点地暗了下来,而云层却是白云苍狗、变化多端。那迎面而来的云,像棉絮,像浓烟,又像沙漠扬起的风尘。望着窗外的景物,恍惚中我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炊烟袅袅的冬天的乡村的傍晚。我似乎依稀闻到了柴火燃烧的味道、粪便的味道,以及那氤氲密布的炊烟袅袅。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也许是我对故乡的土地爱的深沉,即使我身处万米高空我也对它充满着绵绵的思念。
天。终于全黑了。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了。于是我闭上眼睛,开始咀嚼刚才看到的那“云层之上的灿烂”。我想,那不仅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境界。寂寥、空旷、悠远。当一个人离开地面坐在云端俯视山河大地、万物景观的时候,他还会深陷其中、斤斤计较么?一个人,如果把世事想开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心结;把名利看淡了,就不再有那么多的烦恼。
突然间,身子一斜,恍惚中有人抓住我的手。于是我便从那个太虚境界回到了眼前。飞机遇到了气流!颠簸的感觉像波浪一样袭来。身旁的妻子一手捂着胸口,一手将我紧紧抓住。随着颠簸和摇晃,便有乘客面呈惧色。精美的晚餐停食了。报纸不看了。杂志放下了。大家的神情都开始紧张起来。看到这一切我也不免心生怯意。电视上最近不断报道飞机失事,且大多罹难,无一幸免。难道这噩运会降临我们身上?虽说飞机失事的几率是几千万分之一,但总有人要撞上,机械的事情谁敢百分之百地打保票呢?此时此刻倘若飞机一沉,一头扎下一万二千米的高空,那会是怎样的结局。我曾经无数地遐想过死亡,也看过不少关于死亡的论述,说什么,“死无非是由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生是炎热的夏天,死是凉爽的夜晚”、“ 生寄也,死归也”、“死是无梦之夜”、“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等等诸如此类的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字,然而此时此刻当我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我是那样的贪生怕死。我放不下我的父母家人,我放不下我执著追求的名山事业。我从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现在这样渴望珍惜生命。我想,我要活下去,悲观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执著地活下去。于是我开始在心中默默祈祷。渐渐地我平静了下来。我不再恐慌、不再惧怕。我对身旁的妻子说:“放心吧,没事的。”也许是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惧,空姐们和大家作了一个机票拍卖的游戏。望着她们坚定的深情、从容的笑容,我就想在她们一次又一次的飞行经历中她们一定也遇到过气流,一定也同我一样思考过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想到这我突然间涌起一种感动,原来在空姐们美丽笑颜的背后,隐藏着的竟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坚韧与牺牲。
飞机终于冲出了气流。它像一个巨鸟一样翱翔在夜晚迷人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漆黑的像幕布一样的夜空中,悬挂着一弯新月,清亮、温馨,虽不发热却直指人心。
空姐提示距离下机还有四十五分钟。我再次闭上眼睛,在黑暗中去想像一个从没有到过的地方——海南。
初到海南
迷糊忽然中被妻叫醒。“快看,到了。”只见窗外,灯火阑珊。一座城市凸现眼前。远远望去,霓虹闪烁,高楼隐约。
晚九点十分飞机终于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一出机舱,天空就飘起了雨丝,若有若无。有风吹过,带着腥味,潮湿、阴冷。走进候机室,温度骤增,汗流浃背。不得已只好在更衣室脱去西装、取下领带。穿一衬衫,禁不住还额头冒汗。记得小时语文课本有“大兴安岭雪花飞舞,海南岛鲜花盛开”的语句,今天终于体会之。看来南国北国确实不同。出机场的时候,有小姐笑容可掬地站在一旁,递上糖果。一颗椰子糖含在口中,甜美之余也顿时让我感到海南人民的热情好客。
前往酒店的途中,有海南的地导在作讲解。她告诉我们在海南千万不要称女孩子为小姐,而要叫阿妹。管年长的男人叫阿公,女人叫阿婆。我当时只顾着欣赏窗外风景,因此不太注意听。
汽车在飞快地驶向市区。道路两旁满是高大笔直的椰子树、棕榈树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亚热带植物,一簇簇,一团团。酒店宾馆一家挨着一家。名字清一色的叫某某国际酒店、某某海景酒店。满街是水果,最多的是椰子,另有杨桃、芒果、西瓜等。海鲜更是不少。街上人流不多,摩托却不少。女人一律肤色黝黑,头戴斗篷,挑着担子。男人则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穿着花衫子,趿着拖鞋,悠闲而自在。
……
晚上,我们下榻在位于三亚市中心的豪威海景大酒店。这是一家四星际标准的酒店,环境服务均不错。六天中我们有三天都住在这里。以至于我对这家酒店都快生出感情了。因为累的缘故,我一躺下很快就睡着了,连梦都没有做。
第二天,一睁开眼,就听见街上的汽车声、摩托声、喧闹声。拉开窗帘,一个清晰、壮观的海南便呈现在我眼前。
蓝天,白云。白居易曾感慨“春来江水绿如蓝”,可那个蓝也比不上海南岛这湛蓝湛蓝的天。它静谧,高远,忧郁,深邃,极像北方秋高气爽的夜晚。那云更是花团锦簇、咄咄逼人,像棉花,像白絮更像堆起的一团团雪。据说,海南有五大招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看来此言不虚。我还没有深入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南国土地。
南山拜佛
1月20日早用完早餐。我们的海南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头一站——南山文化旅游区。导游的话音刚一落我就发出一声尖叫。按照行程安排我们第一站应该是天涯海角。导游出于对天气的考虑决定将首站改为南山。许多人为此不高兴。殊不知正合我意。很小的时候家中的中堂上就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很长一个时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亲眼看看南山,看看南山的不老松。稍长一些的时候常听人说南山有佛,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就住在那。还说,那里的人个个长寿。近一二年不知缘于何故,我忽得对佛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研究过不少高僧的传记,并试着开始研习佛经。我曾将一代名僧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偈语“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视为人生的座右铭。此次海南之行不能说全部但至少有一半是冲着南山、冲着佛来的。
尽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南山是座吉祥的山与长寿密切相关,但是究竟哪里才算是南山却是颇有争议的。因为我国可称做南山的地方很多,如广东的潮州、福建的莆田、四川的大足、青海乐都、陕西的西安等地都有南山。但真正的“寿比南山”的南山无疑却是三亚的这座南山。
南山位于三亚市西南20公里处。它面朝大海,是我国最南端的一座山。南山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据佛教经典记载,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唐代著名大和尚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日本第一位遣唐僧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陆中国,驻足传法。据导游讲解,南山文化旅游区融佛教文化、长寿文化、生态文化、人文文化于一体,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
一进入旅游区我便深感这里实乃海天佛国之地。别的不说,单看那座落之址就大有学问。两旁是大山,中间一川道,依山而造,饶水而居。四周山势峥嵘、林木交翠,风景自是异常秀丽。随着车的驶进四周景物更是气象万千。硕大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南山文化旅游区几个大字,系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
下得车来,首先仰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色古香、巍峨岸然,颇具南北朝建筑风格的高耸门楼,它就是南山景区大门——“不二法门”。大门外的“不二”和大门内的“一实”二字(注:“一实”是“不二”的对应)系已故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老人94岁时所书。
为什么要叫“不二”呢?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有得道的圣人都是在这里证悟的,因此又称之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是最高境界。入得此门,便进入了佛教的圣境,可以直见圣道,也就是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从佛教哲学观来看,“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众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等,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演绎阐述的是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维摩经》记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佛理深奥,非我辈俗人所能洞悉。以我愚见,不二就是没有彼此分别。世间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理上讲是没有分别的,一切皆因缘巧合。如此而已。
穿过“不二法门”,便进入了吉祥清静的南山佛教圣地。刚进得园内那一副副的对联顷刻便将我吸引。“梵天净土,寿比南山”、“佛光普照,法幢高悬”、“祈福万事兴,南海拜观音”眼花缭乱之际赶紧嘱妻用笔记之。
再往前走便是举世闻名的“金玉观音”。 这尊观世音雕像内镶释迦牟尼舍利子,通身像高3.8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总价值为1.92亿人民币,是一尊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造像珍品,也是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但看那观音通体金碧辉煌头戴天冠,胸佩缨络,脚踏白莲,手执法器,化解六道,法力无边。面如满月,收颌垂目,安然、恬静、慈悲、仁爱,静谧之中透露着威严。最为神奇的是她一面八臂,八只手各执法器:身前双手取吉祥印,普渡众生;白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金刚杵手摧伏一切怨敌;绢索手搭救众生令得安稳;宝箭手令众生早结善缘;慧眼手愿力相随,法力无边,净瓶手净瓶甘露洒福众生。就在我正注视那色彩深沉、凝重古朴的观音像时,却听得身旁一游客说,“哦!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女孩子都喜欢露肚皮,原来是从观音菩萨这里开始的。”闻此言,我哭笑不得。在俯首行礼之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观音阁。
在旅游区内有一处名为如意吉祥园的景点,甚美。该景点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西欧园林为一体,融汇了佛教文化、生态文化,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生共存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分景点有南山别院、吉祥经石刻、吉祥钟、十八罗汉、白色亭,俯高凭净、鸽场等。最使我难忘的是那一地的白鸽子,袅袅婷婷,悠闲自在。在鸽场的旁边有一大石,上刻“菩提树”三字。菩提,是梵文“ bodhi ”的音译,意思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的意思。菩提树原名毕钵罗树,原产于中印度及孟加拉,桑科常绿乔木,因其树型高大,长寿而著称。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为了找到解脱众生生老病死轮回之苦的方法,舍去王位,到处寻找人生的真谛。经过六年的苦行,先后拜多位外道为师,还是没有找到解脱之道,最后放弃了苦行,在尼连禅河边沐浴,洗尽身上六年的尘垢后,得到一位牧羊女的供养,恢复了体力,来到一棵菩提树下打坐,立下誓言:“若不能悟道成佛,决不从此坐起”。经过六天六夜的禅观,战胜了各种魔障和诱惑,夜睹明星,豁然顿悟,究尽了宇宙人生诸法实相而成佛 ,所以菩提树又叫佛树。早期佛教弟子为思念佛祖,有所谓见菩提如见如来之说(如来即是佛,佛即是如来)。因此菩提树又称为佛树、道树、觉树、道场树、思维树,是佛教中的圣树,代表觉悟、智慧和成就。这种树叶子呈心形而末端尖长,树干上生有节疤像一只只眼睛,无限慈悲无限悲悯地观照着世间受苦受难的众生。据说将菩提树的花或叶子缝制在香包里,带在身上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我既没有采花也没有摘叶,而是照了一张相后虔诚离去。
园内我逗留时间最长的景点是南山寺。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建筑面积5500㎡。整座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目前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寺内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禅堂、斋堂、观音院、方丈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漫步南山寺,听着那悠远深长、清新典雅的佛乐,顿觉神游情动,物我两忘。我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在兜率宫内院跪倒在佛前。面对着天冠弥勒,我泪流满面。
出了南山寺远远地就看见了南海。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关于海容我后文记叙。现在我们还是来看看海上观音吧。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高108米,凌波伫立在直径120米的海上金刚洲(观音岛)上。像体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分别为持箧观音、持珠观音、持莲观音),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座下为金刚台。据说,建造她前后共花了6年零10个月的时间。正是因为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因而才被誉为是“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因为距离太远我未能目睹观音尊容,但那万众仰止庄严、高大的形象也足以震撼我的心灵。
至此,南山的主要景点我均基本已游完,惟一缺憾的是没能见到不老松。相隔两天后在兴隆的热带植物园中我到底还是见到了那传说中的南山“不老松”。 初见不老松,并没有觉得它有特别之处。我所见到那株顶多一两米高,主干十分粗壮,树上部多分枝,树态呈 Y字形。叶带白色,像锋利的长剑密密地倒插在树枝顶端。开白绿色花,结黄橙色浆果。听导游讲,不老松属于龙舌兰科。据传在白垩纪恐龙时代就已出现,是植物中的活化石。主要生长在海拔60米———1300米的林中或石山上,树龄可长达8000年———10000年。因其受伤后自动会流出暗红色的树脂,俨如流血一样,因此学名龙血树,生长异常缓慢,几百年才长成一棵树,几十年才开一次花,十分稀有。目前南山的密林里生长着大约3万多棵有着几百、几千年树龄的龙血树,其中最老的一棵树龄已经达到了6400年。
海南的贬官文化
未到海南之前,印象中一直觉得海南是一个“文化沙漠”。此次海南之行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一看法。海南虽然建省时间不长(1988年4月),历史上却是人才辈出:唐代太子洗马兼侍读刘纳言,唐高僧鉴真和尚;宋代画家、书法家、诗人白玉蟾,宋诗僧惠洪,北宋宰相卢多逊、丁谓,南宋曾任右司谏侍御史(宰相)、参知政事的赵鼎,南宋曾任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的李光,南宋曾任秘书少监、起居郎的胡铨;元代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明代名医、经济思想家丘浚;流芳百世的清官典范海瑞;清代探花布政使张岳崧;著名的辛亥革命活动家林文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宋庆龄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海南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贬官文化。
关于什么是官《礼记·王制》疏中这样记载:“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说文》中说:“官,吏事君也。”官起源于皇帝时代,最早是由部落首领发展而来。真正具备国家职官形态的官是从第一个阶级王朝夏开始的。
古制中国,宦海沉浮。在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因参与朝政遭遇挫折或因触犯龙颜而被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日常行动受到限制,不得擅自离开贬谪之地。这些人,史称“贬官”。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提到:“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了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说的也是此种现象。
古时贬官多被遣往江湘、岭南等僻远穷苦之地。历史上的海南岛在很长一个时期一直是一个荒岛,地处边陲,孤悬海外,闭塞落后,相去京城几千里,“鸟飞犹用半年程”,实乃“天之崖、海之角”,因此中原人称之为“蛮荒之地”,唐宋以来多为贬谪之地。被贬人士中,不乏名臣巨儒。我在海南游玩时曾倍加留意,多方收集,今试举一二例。
据史书记载在海南岛积极传播封建文化教育的第一人应是唐代的王义芳。贞观二十三年,王义芳因事抵罪,被贬为吉安县函。吉安属今昌江县境内,唐时皆为俚人(今黎族同胞聚居的地方)。到达吉安后,王义芳深入俚人村寨,体察民情,面对人民处于究乡避壤,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状况,他决心从兴办教育以启迪人民学习文化着手。于是在吉安任职期间,他召集黎族各洞首领,商议教化“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笛,登降跽立,从悦顺”。为海南少数民族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教育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而被誉为“传播中原礼乐文化第一人”。
继王义芳之后第二位被贬来的官员是唐德宗时代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炎。杨炎在历史上是一位经济学家,他主张改革赋税制度,被达官贵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久被宰相卢杞陷害,公元781年被贬为崖州(今琼山)司户。杨炎在前往崖州的路途中途经广西“鬼门关”时面对穷山恶水以及自己生死未卜的前程禁不住仰天长叹:“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还。”
在杨炎之后的是吴贤秀。这位官至户部侍郎、尚书的老忠臣并不是触犯龙颜,而是到了退休年龄时,唐顺宗特赐铜牌避世迁琼,居琼山县张吴图都化村。
晚唐时有两位宰相作为朝廷党派斗争的牺牲品而被贬至海南。他们一是韦执谊,一是李德裕。韦执谊是唐顺宗时的丞相,参与了王叔文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柳宗元、刘禹锡等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曾是其门徒。遗憾的是支持改革派的唐顺宗在位八个月就病死了,支持保守派的唐宪宗继位后第一个将韦执谊发配到崖州(今琼山县)充当司户参军,摄理琼郡事。另一位是唐武宗时代的丞相李德裕。李德裕因参与“牛李党争”败北先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三贬崖州(今琼山县)。李德裕与李光、李纲、胡铨、赵鼎合称“五公”。“五公祠”即为纪念他们而为。
宋代有“刑不上大夫”的训诫,贬谪官员就成为惩罚官吏的一项主要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宋代第一位被贬来海南的是宋太祖时的宰相卢多逊,此人因触犯龙颜而被全家发配至崖州古城(今三亚)水南村。这位宰相倒也乐观,曾写下过“远客杖黎来往热,却疑身世在桃源”的诗句。与卢多逊相比另一位宰相丁谓就没有那么豁达乐观了。此人鸡肚鼠肠,仰仗恩师宰相寇准提携,一路高升,荣登宰相宝座,但却因一件小事对恩师怀恨在心,后伺机报复,将寇准整得死去活来后被贬雷州。然恶有恶报,宋仁宗即位后丁谓被指控犯有图谋不轨等罪而被贬至崖州(今琼山县)充当司户参军。但此人到海南后却大彻大悟,做了许多有益于海南人民的善事。
南宋时四位抗金主战派忠臣相继被贬海南。公元1129年李纲来海南,不过六天后就被赦北返。两年后,李光来此。这位被秦桧恨之入骨的主战派大臣被贬海南达十七年,是五公中居琼时间最长的,后蒙皇恩召返江洲。赵鼎因为力荐岳飞抗金而被贬至吉阳军(今三亚崖城),后绝食而死。我在参观“天涯海角”的石刻园时曾在其雕塑前徘徊数久并心怀悲愤。胡铨因为上书请斩秦桧而与赵鼎同时双双被贬至吉阳军。胡曾作《哭赵鼎》一首:“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以歌颂赵鼎的高贵品质。
在海南的贬官历史上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皇亲国戚那就是元代元英宗的亲王图贴睦尔。这位亲王因卷入宫廷斗争而被贬至海南,当时他才17岁。年纪轻轻遭此大劫,他心灰意冷,一度曾看破红尘,吃斋念佛,并在居所修建了一批佛塔寺庙。然而这位亲王毕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在造访元帅陈谦时,被其府上一侍女青梅所吸引,回来后朝思暮想,最后冲破门第俗见,托人前往陈府求亲。不料侍女对其婉言谢绝,亲王羞愧难当,于是写下了如下诗句:“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世事弄人。数年后,这位亲王回到大都并最终成为皇帝,史称元文帝。
在所有被贬人士中,对海南的历史进程、风俗习惯影响最大、最有成就的无疑当推苏轼。苏轼在海南的地位相当于孔子在中原。今天在海南有两处纪念苏轼的胜地。一是与五公祠相连的苏公祠,一是位于儋州的东坡书院。苏公祠是东坡前往儋州及北归路过住宿的地方,东坡书院则是苏轼被贬儋州后的居住地。此外,儋州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巷”、“东坡田”等地方。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心里不服,写了一首诗讥讽朝廷,结果再次被发配至海南岛昌化(今儋州中和镇)。在来海南的途中苏轼写了一首诗给弟弟苏辙,诗的最后两句是:“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可见,苏轼当时到海南是抱着“生还无期”的心情的。这从他写给朋友王敏仲的信也能看出:“某垂老投荒,无复生之望,贻与长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想想也是,让一个年已六十二岁的老人面对一个潮湿蒸郁,暗无天日,蛇蝎横行,人烟稀少之地,那该是何等的艰难与悲凉?
苏轼到达后昌化军使张中知道苏轼是一代文豪因此不敢怠慢,安排苏轼及幼子苏过“住官房,吃官粮”。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至雷州时,听说苏轼住在昌化官舍,遂谴使渡海,逐出官舍(苏轼当时是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远谪儋州的)。张中也因此受到处分。从此苏轼便开始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悲惨生活。
尽管面对厄运,苏轼却能随遇而安、超然物外,并与海南人民结下深厚情谊。黎族同胞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为苏轼盖了一间草房,苏轼称其为“桄榔庵”。不仅如此当地百姓还为苏轼送来食物和粗布,供其饱肚御寒。每年腊月二十三是海南百姓的祭灶日,送灶神。他们在拜过神灵之后就把祭肉送给苏轼。正是因为有海南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苏轼在海南才能过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当年苏轼居儋耳,当地民众多取咸滩积水饮用,以致常年患病。为解除民众疾苦,苏轼亲自带领乡民挖了一口井,取水饮用,疾病便少了,此后,远近乡亲民纷纷学苏轼挖井取水,一时挖井成风,改变了当地乡民饮用塘水习惯。后来人们纪念他的功绩,便把那口井命名为“东坡井”。
苏轼对海南风俗习惯的影响,最具特色的是对被贬地人民语言习惯的影响。苏轼在儋州,常接近劳苦大众,颇受爱戴。苏轼当时讲学用的语言是他的家长话——四川官话。同时他还带动当地的塾师用四川官话讲学,虽然苏轼当时的四川官话不等于现在的普通话,但却为后来儋州人用普通话授课,推广普通话打下了基础。这种口音在当地乃至省内少数年长的读书人流传持久广泛。
苏轼居儋州时对当地人的迷信,民族关系,生产劳动习俗等都曾做过积极的影响。通过他的倡导,身体力行而改变了当地人的陋习。苏轼居儋州时,海井冈山恶疾流行,而人民又缺少医药的知识,通常是通过迷信活动来治病。为改变当地人的这种陋习,苏轼对药物进行了研究,并为百姓开方治病,还曾专门向居住在广州城的王敏仲索来黑豆,制成辛凉解毒的中药淡豆鼓,为民治病,自此以后,当地百姓纷纷种黑豆,后人称为“东坡黑豆”。
苏轼不仅改变了海南人的生活习惯,还积极地改进了海南人的生产劳动习惯。苏轼在其著名《劝和农六首》诗中,苦口婆心,竭诚功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的状况,“改变朝射夜逐”这种单纯狩猎的劳动习惯,革除恶习,重视农耕,改进工具戮垦荒种植发展水稻生产,这样就会“其福永久”。苏轼的这首《和劝农》诗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苏轼在海南,所进行的移风易欲活动,是取得一定成绩的。他北归过润州时,有人问他:“海南风土,情如何”?他回答:“风土极善,人情不恶”。
另外,苏轼还在儋州开辟学府,自编讲义,自讲诗书,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的饱学之士。史书记载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者姜唐佐,就是苏轼精心培养的得意弟子,苏轼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有宋一代,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史书指出苏轼后“十余年文学彬彬,木异由浙“科目自隋莫胜于进士,琼在四榜连破天荒”自昔,邵学之制,则始于庆历,详于谆熙有自来矣。人物之盛,有宋时有杨誉苏门者焉,有声驰甲科者焉,亦有文坛乡帮者焉。”后人评价苏文忠公之谛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胜实自公启之。苏轼作为海南文化的启蒙者对海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标琼海之先声”的启迪诱发的重大贡献,在海南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元符三年庚辰(公元1100年)六月二十日苏轼渡海离开海南岛,走时写下了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诗云: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日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不仅如此,苏轼在离开海南一年后回到镇江游金山寺时也曾写《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书写自己一生的贬谪生涯,题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充分地说明了苏轼对三年海南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有一首《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烽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不知何故,我在海南游历那些贬官所到之处,追今抚古、长吁不已,脑子里时常总是想起这首曲子。哎,可怜的读书人。
海南十八怪
同祖国各地的其它地方一样海南也有所谓的“海南十八怪”。不过“海南十八怪”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最常见的是下面这两个版本,“海南十八怪”(版本一):“一,三个蚊子一盘菜,腿还伸在盘子外。二,三个老鼠一麻袋。三,三条蚂蟥一麻袋。四,文昌人的脑袋半边晒。五,斗笠当锅盖。六,蚂蚁树上把窝盖。七,老太太爬树比猴快。八,大姑娘像老太,老太像妖怪。九,裤衩子当做帽子戴。十,短裤穿在长裤外。十一,臭鱼烂虾一道菜。十二,臭水沟里洗白菜。十三,大姑娘抱着孩子谈恋爱。十四,人不穿鞋牛穿鞋 。十五,牛头下雨牛尾晒。十六,牛比警察还厉害。十七,牛车跑得比火车快。十八,一条裤子穿三代。”
“海南十八怪”(版本二):“三条蚂蝗当腰带,三个老鼠一麻袋,三只蚊子一盘菜,牛头下雨牛尾晒,头上斗笠当锅盖,老太爬树比猴快,姑娘抱着孩子谈恋爱,姑娘像老太,老太像妖怪,火车不如汽车快,蟑螂苍蝇都是菜,水果越臭越好卖,挡车牛群爱耍赖,男女老少骑牛赛,摩的堵门把人拽,门卫保镖睡屋外,乡下山沟有老外,老头再穷有人爱。”
海南当地的一位导游告诉我,这些版本多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在民间流传,他们一般不会向游客介绍,因为其中有些内容有损海南人的形象。我在游玩海南的那几天一直在琢磨这“海南十八怪”,结合我自己耳闻目睹到的海南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便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个“海南十八怪”虽说语言有些粗俗,但却不失形象传神。你譬如:“姑娘像老太,老太像妖怪”——海南人大多身材矮小,皮肤黝黑,常年经受太阳晒海风吹,难免出现“老龄化”的倾向,特别是当地的黎族同胞有黥身纹脸的习惯,那样子确实像妖怪。“八十岁阿婆爬树比猴快”—— 海南人从小就爬椰子树。“石头桩子地里栽”——种胡椒。“树根长在树皮外”——榕树。“牛车比火车还快”——海南的火车旧。“臭水沟里洗白菜”——海口以前环境污染严重。“牛头淋雨牛尾晒”——海南万宁与陵水交界处的牛岭的气候现象。“小妹笑得像妖怪”——从小吃槟榔,牙齿和舌头都变红了。“不生孩子没人爱”——海南人重男轻女。“人肉当街卖”——海南建省时大批内陆人南下带来的另一种生意。
关于“海南十八怪”官方认可的是如下这个版本:“一年四季春常在,绿色通道运蔬菜,牛头下雨牛尾晒,元宵换花传真爱,椰子满街当水卖,博鳌水城藏云带,世界美女来比赛,种田能手是老太,火车过海多气派,两只龙虾一盘菜,鸡蛋用绳穿着卖,跨海大桥云天外,农民争把别墅盖,海峡横渡比能耐,三九隆冬要防晒,阳光空气都能买,天天鲜花开不败。”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势必产生什么样的文化生态。“海南十八怪”正是海南特殊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既然是写照,我想文雅粗俗都不重要,关键是是否揭示出了事物的事实,毕竟惟有尊重事实才是最重要的。
三亚玩海
老百姓经常说这样一句口头禅:一点一个当,当当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一个旅游地都有它的看头,你譬如:北京的城头、西安的坟头、桂林的山头、上海的人头、南京的石头、重庆的锅头。那么海南的看头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海头。事实上此次海南之行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海。至今我都无法忘记初见大海时的欣喜与激动。那是到海南的头一天。参观地是南山文化旅游区。当时我刚走出南山寺,一转身忽然间就看到了南海。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刹那间我不知所措。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从小就有一个梦,那就是能看一眼海。为此我等了整整三十年。可是等这一刻真的到来时我却神情慌乱、手足无措。大海啊,我来了!据妻子说,见到海的那一刻我整个人像着了魔。先是傻愣愣的,继而突然扔掉手中的包,像小孩子扑向母亲一样的扑向大海。
面对着那无边无际的海,面对着那日夜梦想着的海,我震撼了。那一刻我就像一个见到了某种无比恐惧的东西而以至于吓的不敢出声的孩子一样,突然间变的异常的安静。我感到有一种东西在我的体内铮、铮、铮地升腾、作响。那是来自我灵魂深处的敬畏与震撼。面对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无边无际的大海,我怀疑我到了天的尽头。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了这片海。
拣一块礁石坐上去,面朝大海。碧水蓝天,烟波浩瀚。凭海临风,抚今追古。忧思绵绵,感慨万千。面对着这烟波浩淼的海我觉得我就如同那恒河里的沙,沙里的土一样,渺小。此时此刻我总算明白了古人的那句诗——“攀山将磨志,瞰海能忘忧”。是哦,与那无边无际的大海相比,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尘世间的那些鸡毛蒜皮又算得了什么呢?
突然间一个波浪涌起,裹着泡沫,挟着海风扑面而来。一阵腥味,一身水珠。再看那海,得意的笑着、跳着往回跑,不时的拌着鬼脸。一浪退去,一浪又来。看那浪花起初只是一个点,左右迅速延伸,瞬间变成一条横着的长龙,咆哮着向岸边奔来,那情形就像一片汽油突然划着了一根火柴,哧啦一声。
……
以前常听人说起海。在三亚我总算体会到了海,早晨的海,午后的海,夕阳下的海,夜幕中的海。在这当中最有乐趣的当属夜晚的海。那晚我来到了有着“天下第一湾”美称的亚龙湾领略了一番夜晚的海。月光下,灯火处,只见那海面黝黑之中闪动着亮光,有风掠过,抖动不已,像丝绸,上下跳跃。夜晚的海与白天的海自是不同。如果说白天的海是一个多情的少女那么夜晚的海则是一个悍妇,汹涌、暴戾。潮涨起来的时候,海以改温柔变的骚动不安。一会奔腾,一会吼叫。一浪高过一浪,一声超过一声。如此反复,不作停息。
……
人们经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我却要说“三亚归来不看海”。 三亚的海与别处的海不同。别处往往只有一处海而三亚的海多的让你欣喜:亚龙湾、三亚湾、东海、南海、小东海、天之崖、海之角,还有那数不清的岛屿。
三亚的海无边无际、无穷无限,尤其是那海的颜色,更是变化万千。根据我的观察三亚的海至少有五种颜色。最贴近沙滩的一层是纯粹的无色透明;接着是一层介于白与淡蓝之间的一种颜色 ,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白蓝,在似有若无之间令人怦然心动;第三层是浅蓝或者深蓝;再下去就是翡翠色;最后、最远也是最无边的就是那厚重的深蓝,空旷忧郁,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有一种恐惧的敬畏。
我永远忘不了身处大海的那种感觉。那天我们要去西岛。蓝天白云下西岛就像一颗浓绿的翡翠漂浮在湛蓝的大海上。我们凳上摩托艇箭一样冲去。坐在艇上海就在身边,一伸手就能触摸的到。随着艇体的上下颠簸那感觉真的就好像身在大海。一眼望去海无边无际,要多大有多大。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海水变的碧蓝碧蓝,前后涌动、上下跳跃,一波一波流动不已。海面远望像镜子,近看又像开了锅的水冒着泡,摩托艇激起的浪花像喷泉,又像启了瓶盖瞬间迸发的啤酒沫,向后飞去。就在我为身处大海而欢喜雀跃的时候一声长笛,西岛到了。在三亚有两个岛屿最为著名,一个是西岛,一个是蜈支洲岛。这两个岛都是花木茂盛、鸟声婉转,漫步其中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
海的乐趣不仅在于海本身,还有那沙滩以及沙滩边的其他东西。游累了,坐着或躺在沙滩上。看天蓝海阔,天高云淡,奇石林立,帆影点点,海风习习,椰林婆娑。天空偶尔掠过几只降落伞。沙滩上,游人们三五成群,或打扑克,或躺在吊绳上闭目养神。有推着沙滩车在翻滚的小孩子,有伞后偷偷接吻的情侣,更有令你眼花缭乱的美女,身着泳衣,三围凸现。最大胆的要数俄罗斯小姐,她们金发碧眼,穿着只有三条带的比基尼风情万种的冲你挤眉弄眼。
而最有乐趣的莫过于海边拾贝。看那一沙滩的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的贝壳真是让人心喜。我从没见过那么多的贝壳,多的令人目不暇接,不知究竟该拣哪一个好,加上那数不清的奇形怪状的石头简直就是一个自然的王国。在海南的那些天我一有空就跑到海边去拣贝壳和石头。几天下来我收获颇丰。贝壳拣了好几袋。石头也有好几块。一块像动物的肺,有手掌大,凸凹不平,呈赫红色。纹理清晰。一块像阳具,我给它起名“南天一柱”。最奇特的是有一块珊瑚,三角形,样子极像一只冲着天空吼叫的天狗,不仅形像而且神似,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今这几块石头已成为我书架上的宝贝。
等到贝壳也不想拣的时候我就独坐礁石,看潮涨潮落,云卷云舒,不想过去,不知未来。不久便进入那“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冥然境界。
一晃六天而过。我在还没有离开三亚的时候就已有些伤感了。对于我这个至今几无旅行经历的人来说,这几天无疑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惬意的日子。此次海南之行最大的贡献就是唤醒了蕴藏在我体内与生俱来但却蛰伏已久的旅行意识。有人说过,人生就像一条线,而每一次旅行就像是一颗颗珍珠,体验愈多人生愈丰富。同样有位哲人也说过:请将你所有时间的三分之一用来工作,三分之一用来一个人沉思,三分之一用来亲近自然融入万物。如此说来,旅行绝不仅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休憩。是啊,人生就本质来说何尝不是一场旅行?既然人生注定是一场旅行,那么在乎的就不应该是目的,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欣赏风景时的那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