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样 的 乡 愁
文/靳小梅(山西)
连续几日的早上,总是雾气蒙蒙,太阳迟迟不肯露面,天是阴沉的冷。我靠着抱枕,贪恋被窝的温暖,兴致勃勃地一遍遍地刷着抖音,就是懒得起床。
忽然,隔着院墙,隔着门窗,隔着迷雾,传来了声如洪钟般响亮的吆喝,我急忙起身下床。大门外巴掌大的商店,大清早迎来了我第一位顾客,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位三天两头来买烟的修路工人。
这是一位健硕壮实的小伙子,中等个头,全身上下灰头土脸,甚至于我都形容不出他衣服的颜色,还有衣服上布满的的黄泥渍,唯一醒目的是腰间斜挎着一个海洋迷彩的小包,紧贴着身子。他照例一边笑呵呵地给我打招呼,一边熟练从挎包里掏出手机,满满的精神头,甩着大步,炯炯的目光。
迈步店里,他径直走向我摆放整整齐齐香烟的柜台一角,照例对五花八门的香烟不屑一顾,照例抬手拿起两盒“延安”牌香烟塞进裤兜,照例自然地低头划弄手机,准备付钱。
“你是哪里人呀?一起干活的老乡多吗?”我好奇地笑着问他。
我又向他介绍道:“六七块钱的烟还好几种,我们这里干活的人一般都拿黄果树,软红河等。”
忽然间他脸红了,腼腆地笑了,像个小媳妇,顿了一下说:“我陕西的,做木工的,一起来的没有几个。延安牌是老家生产的,我们那里也种烟,自己种的比较好。”他下意识地从裤兜里摸出刚买的一盒烟,动作娴熟地拆开,点燃一支,深吸一口后,举起手机对着墙上微信支付给我付钱,然后又笑呵呵地说:“这烟好吸,有家的味道。”
好走心的一句话,简单朴素的肺腑之言,像刺透大雾的一缕阳光照进心房,又像夏日的清风拂过面颊,我瞬间被他朴实的言语打动了!
临走时不忘让我看他手机上的付款记录。我笑道:“嗯嗯,好的。”他抬腿出门,大步匆匆奔向门下的工地,消失在浓雾弥漫中。
我关上门,回味在他刚刚的话语中。“老家生产的,好吸,有家的味道。”这是多么别样的乡愁啊!一包廉价的香烟,寄托着一个身处异乡打工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特别是疫情反反复复的三年里,生活的窘迫,日子的艰难,离乡的心酸,思乡的迫切,多少人在外地也是饱受思乡的苦楚啊!
让我不禁想起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那首家喻户晓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这个打工人的乡愁,是一支细细的香烟,他在这头,家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