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不忘“本”
——读许慎《说文解字》有感
城阳第十七中学 程梦丽
近来无事,最爱听歌,其中一位名为陈柯宇的歌手所创作的《生僻字》最吸引我,“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绵绵瓜瓞,奉为圭臬,龙行龘龘,犄角旮旯,娉婷袅娜,涕泗滂沱,呶呶不休,不稂不莠”。每每听到都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汉字更甚。若说起中国字的源远流长,不得不提起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了。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全书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相同的字)1163个,分为540部首。每字先列小篆,后作说解。说解部分先释字义,后释形体结构,有些还注明字音。唐宋以后,研究《说文》的学者很多,清代极盛,最有名的当属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著作,分别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现代人想要去研读《说文解字》较难,除非有一定专业基础,普通人更是读不懂其中的文言意义,但《说文解字》作为第一部字典,对于我们研究汉字结构和含义,追溯汉字本义有着重要意义。
研读《说文解字》,追溯汉字本义对于阅读文言文有着较大裨益,其中相对难释义的往往是字的本义。平时,我们阅读文言文时犯得最多的错误往往以字的现代义去揣摩其本义,这时了解字的本义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八年纪下册语文教材中有名家苏轼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其中“户”一字若以现代义去推敲,往往被释为“窗户”,其实不然,《说文解字》:“护也。半门曰户。”实际上“户”指的是门,苏轼在这里用的是“户”的本义,“月光照进门里。”而真正表示窗户含义的另有其字,《说文解字》:“向,北出牖也。”“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当然“牖”也指窗户。)《诗经》就同时使用了这两个字来表明不同的本义,《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戶”。意为: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若是不清楚这二字的本义实难理解其义。又如八上语文教材有《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其中“驰”一字很多人误认为是“疾驰或奔驰”义,《说文解字》:“驰,大驱也。”指的是打马使快跑。课文当中恰好使用的是本义,“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打马使快跑进入。”皇帝当然是乘坐马车的,所以这里也可以意译为“直接驱车进入”。再如我们常见的成语俗语也有很多使用字的本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再”可不是一般都理解的“又,复”的意思。《说文解字》:“一举而二也。”指的是同一的动作进行两次,这是非常恰当的解释,“击鼓进行了两次,军队作战的勇气就会衰减。”若是不了解其本义,将“再而衰”理解为“又一次击鼓”,不仅文意不通,且与后文“三而竭”对应不上,这难免要闹出不少笑话来。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说文解字》的魅力更是无穷无尽,有些事实甚至被无数人所忽略,然而现阶段我对于《说文》的研读不过冰山一角,只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必然续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