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饭》《我吻女儿的前额》《记忆与印象》《一朵雨做的云》读书笔记

《灵魂饭》余华

  • 在马克思眼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我的感受是每一个人的立场都决定了他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向。

《我吻女儿的前额》阎纲

  • 吻别女儿,痛定思痛,觉得死亡也没什么可怕。死后,我将会再见先我一步在那儿的女儿和我心爱的一切人,所以,我活着就要爱人,爱良心未泯的人,爱这诡谲的宇宙,爱生命本身,爱每一本展开的书,与世界上第一流的思想家做精神上的交流。

《记忆与印象》史铁生

  •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说过,徐志摩这句诗未必牵涉生死,但在我看,却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作为墓志铭真是再好也没有。
  • 任何事物都因言说而在,不过言说也可以是沉默。
  • 是呀,是呀,真正是回家的感觉,但这里面必有很多为猜想所不及的同分分秒秒所构筑的实际内容。

《一朵雨做的云》风舟

  • 虽然美的呈现有时往往是一瞬间的,但即使她只是一朵雨做的云,我们也不妨追逐一回,人有时是要靠浪漫的幻想来支撑自己一片明净而灿烂的心灵天空的。

《三过门间老病死》王充闾

  • 元代诗人聂碧窗有两句诗:“到底不知因色误,马前犹自买胭脂。”这是哀叹被掳少妇的。
  • 这种反差,被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黄宗羲说个正着:“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一壁厢是有觉不准睡,一壁厢是想睡睡不着,世情之不公,有如此之甚乎?
  • 苏东坡说过,“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无奈闲则闲矣,心却安不下来。
  • 大概生活中偶然的东西一多,人们就容易陷入精神的误区,难免在科学与迷妄、必然与偶然、存在与虚无之间茫然却顾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梁衡

  • 我突然想到这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相通。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逝去的东西也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我们永不能再的惆怅,也就有了永远的回味,如童年欢乐,如初恋的心跳,如破灭的理想。

《裸身而眠》王兆胜

  • 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好好消受裸身而眠的福气,到了生命的尽头再赤心裸体离开,化身为泥。

《南陌复东阡》王安忆

  • 身在其中的城市就是这样,被自己的生活覆盖着,无论怎样拉开了距离,站在制高点,其实看来看去看到的,还是自己的内心。

《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徐晓

  • 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做得多,还是做得少,都是极其自然的。世上没有一杆称得出感情斤两的秤。
  • 人的心啊,简直像是一个牢笼。每一种思绪,每一种情感,每一种本能的冲动,每一种社会的理念,都像是一头怪兽,互相纠缠,互相冲撞,互相折磨。你东逃西撞,左奔右突,但是你看不见出路。你的心是牢笼,心里的东西是困兽,没人能够拯救你。你是你自己的囚徒。你是你自己的结果。
  • 说一个女人为爱情而活,很可能是真实的;说一个女人仅仅为某一个男人而活,一定是虚假的。一些人一生可能不止恋爱一次,但是为爱情而活的女人,每次恋爱都是对同一种理想与精神的追随;另一些人一生可能只恋爱一次,但是标榜只为某一个男人而活的女人,很可能已经泯灭了理想放弃了精神。

《山居心情》韩少功

  • 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情相联系,欲望多与未来的事情相联系,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
  •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

《我究竟在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么》陈染

  • 一些细微琐碎的小事,经常在夜间我突然醒来时,在脑际盘桓缭绕不去,停滞下来。结果,接下来的睡眠就此被打断,无法继续。
  • 记得多年之前,我曾经投合于那种与自己类似的善感多忧、伤旧惜古之人,偏爱那种性格上的缺陷与伤痕。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走过了青春、越来越深地步向中年的时候,我的偏爱似乎转向了另外一种自然而从容的生命状态。我自身性格中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郁郁寡欢”,不是消逝殒灭了,而是被一种更加成熟有力的人生姿态数熔化一体了。

《下落不明的生活》塞壬

  • 一个人在试着向另一个人靠近,想走进她的内心,甚至生活。朋友了或者情人了,包括后来再可能发生的一切,有了子女了。彼此靠得很近,鼻息相闻,紧紧拥抱,但谁能彼此真正走进呢?谁能代替谁的黑夜和孤独。
  • 致密的夜和孤独袭来,我无从抗拒,并放弃言说和表达,双目紧闭,双唇紧闭。我无需看见和倾听,无需光和色彩。我服从这黑夜的深水,紧抱着自己瘦小的肉身,向更深的深处沉下去。这是一种更彻底的态度。把黑夜和孤独推向更深的黑夜和孤独。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莫言

  •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如此精美的盒子包装吃的东西。我每年都要为如何处理空月饼盒子发愁。人类真是自找麻烦的动物,科学越发展,人类面临的麻烦就越多。
  • 我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始终没去过香山。但似乎对那个地方并不陌生,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在我的脑海里存在着。如果真去了,肯定失望。我知道看红叶的人比红叶还要多,美景必须静观,热闹处无美景。

《买酒记》池莉

  • 阅读闲书,自己也松散娴静,常常只是欣赏文章,连作者姓甚名谁也不会刻意去记住,日后时而冒出来,时而又忘记得干净了,连对人卖弄的想头都不要存有了。
  • 幸福这东西,有时候非常昂贵,千金难求;有时候却非常便宜,如野草闲花,随手可摘。

《摘帽记》余光中

  • 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想念父亲》 阎连科

  • 对于父亲来说,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同他所有亲人同在一个空间里生活和生存,苦难也就是了享受,苦难也就是了欢乐。

《清扫》安妮宝贝

  • 很遗憾,这个世界上其实特殊的人非常少。而特殊的人,在某种境界里,比平常人更平常。失眠直至凌晨四点。失眠使人窘迫,因为它把人逼到记忆的边缘。在白天,我们试图做个没有记忆负担的人,越轻省越好。那是一种干净,而失眠让人污浊,重。人要练习不想起任何往事。适当的、及时的,把它截住。果断,无情。如同一种修行进程。而失眠,让我看到自己的病态。
  • 人最终无法负担的,是面对自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个自处的位置。哪怕一点点落脚之地,都没有。当然,她也可以选择强颜欢笑地煎熬下去。也许还会有新的人出现,新的生活出现,但她显然已经失去期待,觉得不再可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灵魂饭》《我吻女儿的前额》《记忆与印象》《一朵雨做的云》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