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读书笔记

1

公元960年,经过了五代十国的动荡,陈桥兵变,赵匡胤半推半就亦或自导自演下黄袍加身即位宋太祖,定都开封,开始了为期319年的南北宋时代。

大家都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唐繁荣昌盛毋庸置疑。不过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两宋,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前后的那段时期,中华文明才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科技水平,一览众山小的辉煌。此观点可参阅本卷内容、伊佩霞的《宋徽宗》和卜正民的《哈佛中国史》。

2

北宋开国至王安石变法之前,新的生活,新的政府和军队,新的经济、形势和战略。大宋,开篇就是全新的。一半魏晋风度,一半盛唐气象,唐宋合流,融为两宋之美。

王安石变法很关键,不仅是宋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的转折点。此为下一卷的主要内容。易中天认为在变法之前,革新的力度并不是很大。道德还没有沦丧,文化繁荣空前绝后,商品经济极其发达。知识分子独立且个性张扬。不杀功臣,朝官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惹杀身之祸。靠着吟诗写词也可以闻名天下,甚至在歌楼妓馆逍遥快活。农村不抑兼并,城市不设宵禁,发展海外贸易,善待民营经济,同时鼓励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些政策和策略让大宋迅速地富了起来。

3

易中天讲,宋给人的初步印象:无病呻吟的文人词,一碰就碎的细瓷器,宁静悠闲的山水画,琢磨不透的禅,以及需要细细品味的茶。与汉和唐相比,宋显得文质彬彬。实际上,宋文明是一个极为兼容的复合体,或者相当和谐的矛盾体。仅以词而言,便豪放与婉约并存,典雅与俚俗兼有。展示于瓷器,是既有流光溢彩如均窑,又有含蓄莹润如汝窑。表现在舌尖,则既有美食,又能品茶。难怪他们的城市既是田园的,又是市井的;既有勾栏瓦舍,又有数不清的书店,以及可以清修的寺院和高耸入云的宝塔。宋,大雅大俗。

4

汉代重军功,魏晋重门第,隋唐重勋爵,两宋重学历。科举制度彻底敞开了大门,无论出身贵贱,一朝及第,便登堂入室,官本位深入人心。太祖甚至定下不杀文臣的祖训,为历代继承者所恪守。这是读书人最好的时代,既不会被后来的八股文禁锢思想,又有一定的言论自由,不会因皇上不满或党争而有性命之忧,读书人不仅被皇室尊重,也为整个社会所仰慕,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不希望自己亲手建立起的政权像五代十国这般短命,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而采取总总防范措施,文臣将兵,武将的地位被大大削弱。频繁更换将领率领的军队,避免结党,此举大大扼杀了军人的上进心,使其集体走向腐化,士兵变得萎靡不振。

重文轻武虽然防止了祸起萧墙,巩固了皇权,却也导致宋朝武力异常羸弱。同时由于版图太小没有牧场,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强劲的骑兵,都为后世留下隐患。由于军事实力的薄弱,基本属于无法抵御外族入侵的节奏,所以大宋基本宗旨就是花钱买和平。经济再发达,也经不起挥霍无度,衰败是必然的结果。

5

宋的文化发展得益于唐人印刷术的发明,可以说印刷真正普及 始于北宋。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它对于文化和经济的影响,都是革命性的。

首先是知识的获得、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都变得比以前更方便、更容易、更快捷,博览群书完全可能。书籍从此有了排版和装订技术,也有了规范的汉字——宋体字,它甚至使用至今。

其次是出版业的诞生。出版利润及其丰厚,致使政府、寺庙和书商都参与其事。

结语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凭借军事政变夺取政权的赵宋官家也意识到,最靠谱的,是由儒家思想武装起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官。他们既没有雄厚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根本就造不了反。而儒家忠君爱国的主张,又让他们不生此念,不作此想。科举官员并不想黄袍加身,只想永保富贵,而他们的青云直上和飞黄腾达,又只有君临天下的皇帝能够给予。

所以,只有当我们对历史了解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理解得越来越透彻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去扬弃一些对立的看法,从全景的视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历史。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

附录:第十七卷大事年表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四月,唐哀帝禅让,唐亡。朱全忠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五代十国开始。

916年(贞明二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契丹建国。

918年(贞明四年),王建称帝,高丽建国。

923年(后唐同光元年),李存勖称帝,国号唐,建都洛阳。史称后唐。后梁亡。

925年(同光三年),后唐伐前蜀,前蜀亡。

936年(后晋天福元年),石敬瑭称帝,国号晋,建都开封,史称后晋。后唐亡。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

937年(天福二年),南吴让帝禅让,南吴亡。李昪(徐知诰)称帝,国号唐,建都江宁,史称南唐。

945年(后晋开运二年),南唐军攻陷建州,闽亡。

946年(后晋开运三年),辽军攻陷开封,后晋亡。

947年(后汉天福十二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按照中国方式重新登基,改国号为辽。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建都开封,史称后汉。

950年(后汉乾祐三年),澶州兵变。

951年(后周广顺元年),郭威称帝,国号周,建都开封,史称后周。契丹发生兵变,辽世宗被杀,辽穆宗继位。南唐兵入长沙,南楚亡。

954年(后周显德元年),后周太祖郭威卒,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卒,子宗训继位,年七岁。

960年(北宋建隆元年),陈桥兵变,后周亡。赵匡胤称帝,是为太祖;国号宋,建都开封。

961年(建隆二年),南唐李煜继位。

963年(建隆四年),宋军袭江陵,南平亡。

965年(乾德三年),宋军入川,后蜀亡。

971年(开宝四年),宋军南征,南汉亡。

975年(开宝八年),宋军攻陷江宁,南唐亡。

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宋太祖赵匡胤暴卒,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王尽献其地,吴越亡。

979年(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围太原,北汉亡,五代十国时期终结。宋太宗趁势伐辽,大败而归。

982年(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卒,辽圣宗继位,年十二岁,太后萧绰临朝称制。

986年(雍熙三年)正月,宋太宗第二次北伐。

997年(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卒,真宗继位。

1004年(景德元年),澶渊之盟。

1022年(乾兴元年),宋真宗卒,仁宗继位。

1038年(宝元元年),李元昊称帝,西夏建国。

1044年(庆历四年),北宋与西夏签订合约。

1053年(皇祐五年),狄青平定侬智高,任枢密使。

1056年(嘉祐元年),水淹开封,狄青免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