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蒋勋说宋词》,评李煜离愁词(下)

看《蒋勋说宋词》,评李煜离愁词

文/jimu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在《捣练子令》里,词里的每一形容词都带着一份冷寂,而且空间,时间都被孤寂充塞,铺垫。那深院的静,小庭的空,直面的孤独感被渲染的非常饱满。更甚还有长夜无眠中听到的时断时续的捣衣声,更加重了孤愁无寄的力量感。心忧难眠,但忧愁苦闷己不似刚被俘时的担惊愁苦,而是一种渐渐深沉,细腻,无奈又无望的感觉。夜晚捣衣人的现实苦孤更衬托出李后主精神的苦孤无望。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中,李煜把愁绪拉回却思念又生。同样用时间,空间来布景,眼前的重重山峦使思念拉长拉远,花开花落岁月悠长,盼望的人不能回还。一个“开”字,一个“残”,四季更替,时间飞渡,看似表达了无尽的思念,其实在抒发自己的愁绪。“一帘风月闲。”眼前的一切都是闲散的,只有心头的痛苦愁闷萦绕在心,怎奈“闲愁最苦”,无处交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泻千里的愁来了,像那东去的春水。此时的李后主己经品尝到了亡国的滋味和被虏后的屈辱。一切美好皆成回忆,回望中辗转难眠,百感交集。内心的不安与悔恨使他不堪回首,只能郁结成春江愁水,肆意流淌。

然而,正是“故国不堪回首”的叹息,让他连发愁的机会都没有了,当时的宋太宗感觉到他李后主还有思乡怀国之情,于是下令赐毒酒而死。被俘后的李后主成熟了,不再单纯,他的生命也完结了。此时此刻他依然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帝王身份,还是不由自主地说真话吐真情,这是一个真正的人所具有的情感,他没有一点防备地来表达。但是残酷的政治不给他留情面。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澜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似乎是李煜从忘国之恨走向对人生命运的参悟。一切渐渐明朗。愁云散淡,才发现人来世间一遭,也只不过一匆匆过客而已。“别时容易别时难人。”人生在世,经历千般滋味。乐苦悲歌,人生几何。李后主感悟生命的精彩与幻灭,从失国被俘的伤痛,走向人生命的开合。总以为以前的贪欢奢华自己能够把握,但失去看透后才明白人来世间一趟“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而己。观照自己内心和外在经历的对照让他明了一切。

经历了 “天上人间”的起伏变化,看似是空间的差异,其实是人生的经历的落差。一切欢乐忧苦,都不敌岁月的匆匆。“流水落花春去也”,江山易主,生命苦短,而时光恒长。看透繁华与扼难,内心不再纠结,开合随愿。不论“春意阑珊”还是“迷离夜寒”都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体验。

李煜——帝王的身份,文人的气质。一生的繁华与愁痛的缩影尽显词中。贪欢也好,多愁也罢,孤苦愁闷,受辱被杀也行,好在有佳词排遣,流芳千古。好在能在最后对人间经历的参透了悟——外物是主,人是客。

原来,人生如梦,只不过是过客匆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看《蒋勋说宋词》,评李煜离愁词(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