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
●黄兴文(四川)
夜深了,秋虫鸣叫,凉风习习。轻轻地推开窗户,小园的桂花香味随风潜入,淡淡的,精神为之一爽。
远山灯火明灭,犬吠不绝,夜静悄悄地给大地拉上了黑帐。
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偶尔探出头来窥视人间。中秋的月也就如此这般羞涩得像个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我焚一支香,烟在夜幕下袅袅升腾,祈祷嫦娥,何不轻舞长袖驱散乌云,让我一睹今夜明月?我沏一壶清茶,坐在阳台上,让桂花香味陪伴我,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月宫的消息。也许嫦娥给吴刚送了桂花酒,也许吴刚也独酌无相亲,终日伐桂无果,捧一捧云朵,醉卧独眠。
时光短暂,茶杯太浅,装不下往事与悲凉。一个奔月的故事流传千年,寂寞的时候,“嫦娥应悔偷灵药。”神仙亦有后悔时,况乎我等草民?几十年的经历有对也有错,有得亦有失,不知是该忏悔还是该庆幸。趁着这静夜,与月亮对话,检讨人生。
月亮从云朵中钻了出来,露出洁白的脸,活脱脱一个冷美人,让我想起“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王国维说:一“弄”字境界全出。今天,我只能体会这“破”字了。小园里没有风,少了动感,少了诗意。人生不如意时,再好的句子也不应景。
春花秋月,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变幻莫测。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无限悲伤挥不去;张若虚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据说这孤篇能压全唐。我生长在山村,没目睹海上明月在潮水边升起的盛况,无法理解其精妙之处。月是绕不开的话题,寄托了文人无限情感。
捧起如水的月光,洒向窗外的桂树,勾起“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精美句子。还是那月光,还是那桂花香,完颜亮早已化作尘埃,马蹄声、刀枪剑戟声,已被这如水的月光融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一行行纤细的文字中。如此看来,五十多岁的人应该换一个活法了,正如李太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该怎么走过这一生,也许不同时期有不同感悟吧!
月亮时隐时现,光影朦胧。只有小院的桂花,一直释放出淡淡的香味。续一杯茶,单手托着下巴,呆呆地望着窗外,静静地等待着月光再一次洒向窗台。
夜已深,嫦娥吹灭了月宫的烛光,在云朵中酣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