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底,距离下一年仅剩不到一周,周末。阳光从透明的天花板映照在棕色的方桌上,百香果经过两次冲泡丧失了刺激舌尖的酸味。这个时候,看一本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正午时分,正适合催眠。
博尔赫斯的小说情节远远不及他的名言来得吸引人。比如“我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不少人把它抄写下来,在脑中反复咀嚼。但当你兴致勃勃地翻开《通天塔图书馆》,通篇的隐喻已经让人疑惑,作者刻意的嘲讽更让人懵懂。
图书馆也许是宇宙,是整个世界的象征,其中的排列规则却毫无秩序可言。每翻开一本书,得到的不是对于一切现象的通透解释,而是一个个更加无解的谜团。不过,作者认为,不是书本无解,而是可怜的人类根本无法理解神的语言与力量。面对这些无解,人类恐慌又没有安全感,于是他们试图给现象的背后定下一条条规律。这条条规律是自然真正的规律吗?令人怀疑,但神也毫不在意。
稍微有点侦探小说情节的《小径分叉的花园》。一个叫余淮的博士作为间谍,为了给德国传递一条消息,凭着一系列恰到好处的巧合,躲过了追捕他的人。结果在分叉小径的深处走进了一座花园,正是他祖先彭㝡的迷宫花园。里面有个叫艾伯特的汉学家,与他交谈了关于祖先彭㝡迷宫与《小径分叉的花园》这本书的谜底。最后被追捕上以后,用最后一颗子弹杀死艾伯特,以人名将地名的消息传递出去。
分叉的不止小径,在作者看来,是时间。一般认为,时间是直线型的,绝对向前,不可追回。但博尔赫斯认为时间是曲线型的,它们在同一个原点发散出去后,可能分开,可能交叉,交叉后再次分向各个方向,等某个时候,再次汇合,如此曲折往复。所以每个人有无数种可能的命运,也可能根本不存在,在其他维度,他们同时存在或者不存在。
博尔赫斯的小说,并不像小说,更像哲学、玄学的阐述文本。用一个九十九页的短篇,讲了别人大部头才能表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