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年远逝,空余惘然 ——读李商隐《锦瑟》

第一次知道“李义山”这个名字是在《红楼梦》里。

 

当宝玉埋怨那些破荷叶碍眼的时候,黛玉娇嗔:“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其时,我还在读小学,喜欢胡乱翻看父亲书橱里的书,一套《红楼梦》,虽然读得云里雾里,但还是爱不释手。但凡有关林黛玉的,都细细读过好几遍。

 

后来,有个叫徐小凤的女中音流行了起来,大街小巷放的都是她唱的歌曲。她用低沉而深情的歌喉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一听便爱上了,看词作者,发现他叫李商隐。

 

 

再后来,当我读到《锦瑟》时,才知道,李义山就是李商隐,是唐代和杜牧齐名的诗人。他不止这两个名和字,他还有号:玉溪(谿)生、樊南生。他祖籍河南焦作,出生于郑州荥阳。

 

李商隐是个苦命人。九周岁时,父亲死在浙江。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和母亲一道把父亲的灵柩送回河南故乡。他们离开老家多年,举目无亲,为了奉养母亲和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为亡父守孝三年后,年方十二岁的他只能去做一些抄写、舂米的工作。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叫令狐楚的节度使读到了他的诗文,很是欣赏,就把他招入了自己的幕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很难说这是李商隐的幸运,还是不幸。从当时来看,李商隐的衣食住学和一家人的生活都无后顾之忧了,可这似乎又是他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伏笔。

 

在令狐楚的有意训练之下,李商隐各方面的成长都很迅速。只可惜造化弄人,官场污浊、科场不公,他花了十年时间,考了五次,最终还是在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帮助之下才得中进士。

 

李商隐生活在内外交困、分崩离析的晚唐。当时,朝廷外藩镇割据,拥兵自重;朝廷内宦官专权,朋党相互倾轧。不说别的,单说皇帝的更迭,就像走马灯似的。李商隐短暂的一生(四十多岁)居然就历经了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

 

李商隐中进士后,被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看中,招为了女婿。李商隐是个用情至深之人,虽说年轻时有过恋情,但娶了王氏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只是,伉俪再怎么情深也敌不过命运的捉弄。一来王氏去世得早,二来王茂元所在的集团是以“李德俗”为首的“李党”。依附于某一集团,以求保命或腾达,在动荡的社会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问题是,李商隐的恩公令狐楚、令狐绹却是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中的重要人物。

 

当时,牛李党争正激烈。李商隐在时人的眼里,不异于墙头草、两面派。但其实,耿介的他,谁都不依附。命运让他在年少艰难时遇上令狐楚,也让他在该当成家时遇上岳父王茂元、妻子王氏,这虽说都是他的选择,但似乎又都由不得他做主。说不清是他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他。人的命运,自然逃不开时代的桎梏,但归根结底,还是由性格决定的。

 

读李商隐的诗文,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对令狐楚始终充满感激之情,从未做过一件有负令狐家的事情。王茂元看中李商隐的当时,亦非朝廷要员,并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所以,“去牛就李”,不过是两党斗争激烈之时,他人的说辞罢了。其实,每当发生大的人事变动时,李商隐不但没有阿谀得势者,相反,总是同情那些失势被整之人。比如:牛党中的萧浣、杨嗣复被贬时,他曾前往贬所探望;会昌年间令狐绹失势时,李商隐与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

 

李商隐是守正不阿的,虽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但他总是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比如,中进士那一年写就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和在弘农县尉任上为活狱而做的事,都可以看出他的热血心肠和骨鲠气节。

 

如此社会、如此遭际、如此性格,也就形成了李商隐隐晦含蓄、蕴藉深沉的诗风。他的无题和“半”无题(取诗中两字做题目,相当于无题)诗,历来是方家们竞相解读的对象。

 

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锦瑟》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第一首诗作。

 

我之所以敢斗胆试着解读这千古第一首“朦胧诗”,是因为文友的点名,也是因为,但凡阅读,均不过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我写的,只是我读到的而已,我的态度是真诚的,至于深浅,能力所限。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做事,喜欢删繁就简,读诗也不例外。个人认为,《锦瑟》的主题之所以会扑朔迷离,是因为李商隐所选取的意象是假想中的形象。我们很难对这些意象有直观的,或者是来自生活的印象和认识。那么,我选择先避开。我试着把这首诗压缩成“七言绝句”,然后是“三字经”,再然后是“两言”“一字”,依次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弦,思华年。成追忆,已惘然。

 

锦瑟,华年。追忆,惘然。

 

瑟,思。追,惘。

 

如此一来,李商隐要表达的情感其实是明确的。那就是,看着花纹繁复、丝弦众多的锦瑟,听着声音深沉幽怨的乐曲,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美好年华。但这一切都早已远逝在自己的生命过往里,别说是现在,就是在当时,想到所有美好或不美好的一切都终将逝去,我就怅惘不已了。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的心思是特别细腻,感触是特别敏锐的。比如贾宝玉,当众人都觉得贾府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他却感觉到了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李商隐亦是如此。在美丽的年华里,在生命力最旺盛、人生最幸福最值得怀念的日子里,他早早就看到了人事和生命的不可逆转,所以,他惆怅。这并不是患得患失,而是多舛的命途、炎凉的世态教会他的。

 

那么,华年里的哪些东西是令他怀念、留恋、追思,同时又惘然的呢?可成追忆的“情”又到底是什么感情呢?这就需要试着从他所选用的意象入手了。

 

首先是“锦瑟”,这是引发他思绪的第一个意象(此诗中涉及的典故,众所周知,不再赘述,我只试揣诗人的心情)。“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你好好的干嘛要有这么多的弦,你知不知道,你的这些弦让我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岁月。这话好没道理,锦瑟有多少根弦岂是锦瑟决定的?这种不讲道理其实是诗人心绪纷乱的一种表现。我们在心情好或不好时,也会有种种莫名的念头,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明媚或是晦暗,继而更开心或是迁怒。

 

诗中间的四句里所选用的意象全是我们熟悉但日常生活中不能见到的事物,而且,李商隐在它原有的意思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工。他所选用的意象有:庄周、晓梦、蝴蝶,望帝、杜鹃,沧海、明月、珍珠,蓝田、暖日、玉石、烟雾。

 

沉入梦境、化身蝴蝶、栩然而飞、物我两忘,非常美好。只是,这注定是一个很快就会醒来的梦,因为它是“晓梦”。望帝化而为杜鹃,诗人寄托萌动的春心于啼鸣的杜鹃身上,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心共杜鹃,又该是怎样悲戚悲惨的境地?

 

苍茫的大海,孤寂的明月,藏于海之深处、不见天日、带着泪痕的珍珠,再有皎皎的光辉,再有辽阔的背景,又有何用?日光煦照,玉气冉冉上腾,身处其中是看不见的,这么温暖美好的景色,却是难以亲近和无法把握的。

 

这到底是一些怎样的事情呢?李商隐不告诉我们,我们只能知道,它是美好而令人忘我的,是博大而晶莹剔透的,是温暖而氤氲着仙气的;但同时,又是短暂的,迷离的,悲戚的,可远观而不可亲近的……总之,是令人怅然若失、无限怀念的。

 

李商隐不直接告诉我们,自有他的原因,知人论世,我们可以想见,他不能言明的诸多难处。他是一个受传统文化教育长大的男人,他不可能像林黛玉一样直接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让所有的一切都深埋在文字中吧,甚至不期望能有人懂。

 

我突然明白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的原因了: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敏锐,相近的孤傲……读你的诗,我无处遁逃,就好比,我的心思全被你猜中。更何况,你还让欢乐之中隐藏的悲哀彰显,把生命的真相揭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华年远逝,空余惘然 ——读李商隐《锦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