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蒙田随笔》蒙田

我们说有的作品艰难深奥,看得出是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完成的。

善恶的观念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看法

如果不受任何束缚做出选择,还让自己终日烦恼不已,被疾病、贫困、嫌弃弄得愁眉不展,我们真是蠢得出奇了;我们可予以乐观对待,命运仅是提出内容实质,形式则可由我们确定。

一人得益是他人受损

商人只是靠年轻人挥霍才有好生意;农民靠麦子涨价;建筑商靠旧房毁坏;司法官靠大家打官司闹纠纷;神职人员的荣誉与职权也是靠我们的死亡与罪恶维持的。

每一事物的产生、成长与生殖俱是另一事物的变异与衰老。

论习惯与不轻易改变已被接受的法律

习惯是个粗暴而阴险的女教师。它悄悄地不声不响在我们身上建立权威。一开头温良谦恭,随着时间的帮助扎根壮大,不久向我们露出狰狞凶暴的面目,使我们连得抬眼看一看这张脸的自由也没有。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猎人在雪地上过通宵;在山里忍受烈日的熏烤。拳斗士被牛皮拳套击中连哼也不哼一声。

随着它的抑扬顿挫调节星辰的轨迹变化。但是这种声音再大,人的耳朵不会察觉,因为他们的听觉由于这个声音持续不断而变得麻木了。铁匠、磨坊工人、制兵器师傅,要是听到响声像我们一样吃惊的话,就承受不了冲击他们耳膜的噪音。

我发现我们身上的最大恶习都在幼年时已见端倪,最主要的教养由乳母一手造成的。母亲看到孩子拧断鸡的脖子,追打一条狗和一只猫,只当是种消遣。而父亲更是愚蠢之至,看到儿子对着一个无以自卫的农民或仆人又打又骂,当成是尚武精神的好苗子;看到他对同伴刁滑欺骗,当成是机灵的表现。这些实在是残酷、暴戾、不讲信义的种子与根源。在那时候发芽,茁壮成长,成了恶习后难以铲除。以年幼无知或鸡毛蒜皮小事为由而原谅这些不良倾向,这是后患无穷的教育方法。

不论怎么消闲的娱乐,我总是率性自然地去玩,绝对厌恶从中作弊。

谁要摆脱习俗的这种强烈偏见,就会发现许多铁定的、不可置疑的东西,其实经过年深日久的沿用,都已白发皓首,满脸皱纹了。

掌握法律,操生杀予夺之权。

一个诉诸理性,另一个诉诸武力。

觉得一切标新立异的做法不是来自真正的理智,而是来自疯狂与别有用心的做作;聪明人内心必须摆脱束缚,保持自由状态,具备自由判断事物的能力;但是行止上又不得不随波逐流。

基督教素以极端正义与济世为标榜,最明显的莫过于谆谆劝诫要服从公权和支持政体。

如同神向我们显示的奇迹,说明神无所不能,超越我们的秩序和力量,人若试图表现,那就是自不量力与亵渎行为了。我们不应仿效,而是惊异地凝视。

改革者横冲直撞,势不可挡,当你要抑制这个势头,若时时处处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去对付,这个义务使你处于危险与劣势地位;因为那些人亡命天涯,为了推行计划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有利可图可以无法无天。

论学究式教育

我常以碌碌无能与博学多才中间有天资上的差别为由为他们辩解;况且他们的生活方式彼此也大相径庭。

一个博古通今、见多识广的人思想不见得敏捷活跃,而不通文墨的粗人不用多学,就像世上满腹经纶之士那么通情达理。

我想说的是植物吸水太多会烂死,灯灌油太多会灭掉,同样,书读得太多也会抑制思维活动。思想中塞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东西,就没有办法清理,这副担子压得它萎靡消沉。但是也有相反情况,因为心灵愈充实愈敞开。

至于远离人间杂务的哲学家,他们有时也确实遭到同时代的任意嘲笑,他们的看法与举止也传为笑柄。

连最平凡的俗事也不懂,还盛气凌人,自视甚高。

大家羡慕他们高踞于时代之上,脱离公众活动,过着一种特殊不可模仿的生活,遵循某些倨傲、不同凡俗的原则。

我们学习只是让记忆装满,却让理解与意识空白。

我们的学究也从书本里搜集知识,只是,挂在嘴边,然后吐出来不管被风吹往哪里。

只是把知识辗转相传,唯一的目的是炫耀自己,娱乐大众,当作谈话资料。

肚子里塞满了肉而不把它消化,不转化为自身的养料,不健壮体格,这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我若早已融会贯通,就不用向谁讨教了。我不喜欢这种时时求助于人的依赖性。

他原该带回一个充实的心灵,而今却是虚空的;没有茁壮长大,只是浮肿虚胖。

那些人靠着脑海中飘浮着的一些知识抬高自己,神气活现,不断地陷入尴尬境地。

他们愿意一开始就让儿童接触实际,不是用道听途说的事来教育他们,而是用行动实验来教育他们,不仅用箴言警句,主要还运用实例与实践,生动活泼地培养和塑造他们,使这一切不是只记在心灵上,就是他们的思维与习惯;不单是后天养成的,还是先天具备的资质。

到希腊其他城市去找修辞学家、画家和音乐家;但是到斯巴达去找立法官、法官和军事将领。在雅典学好演说,在这里学好办事;在那里要洞悉诡辩的论点,不受巧言令色的蒙骗;在这里要抛开欲望的诱惑,以大勇消除命运与死亡的威胁;那里的人忙着演讲,这里的人忙着干事。这里不停地操练舌头,那里不停地锤炼心灵。

论儿童教育

学知识不是为了谋生,这个庸俗的目的不配得到缪斯女神的垂青与眷顾。

有的教师不停地在我们的耳边絮聒,仿佛往漏斗里灌水,我们的任务只是重复他跟我们说的话。

名师高瞻远瞩,其高明处就是俯就少年的步伐,指导他前进。

要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检查他是否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

受书本权威的束缚,我们的心灵都是在限制中活动。脖子套了绳索挣不脱,也就不会有轻快的步伐。我们失去了活力与自由,不让理解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就会失去活力与豁达。

就像那些人要我们提高理解力却不要动脑子,要我们学骑马、掷标枪、弹琴或练声,又不要我们练习;要我们学习明辨是非和善于辞令,又不要我们说话和判断。

我多么乐意孩子幼年时就带他游历,这样做一举两得,先到语言与我们相差较大的邻国去,语言若不自小训练,舌头不会灵活。

不仅要磨砺他的心灵,还要锤炼他的筋骨。心灵若没有筋骨的辅助,会压力太重,独自难以承受两副担子。对此我深有体会,我的心灵就因身子那么单薄娇弱,压得它步履艰难。

不思努力获取新知识而兜售自己的货色。沉默与谦虚是交谈中非常有用的品质。当这个孩子得到知识后,要教导他谦虚谨慎;有人在他面前说话不中听,听到不要怒形于色;因为抨击一切不合自己心意的东西,这是极不礼貌的讨厌行为。

要改掉飞扬跋扈的样子。还有这种年轻好强,要装聪明来显示能耐,指摘别人与标新立异图虚名。犹如只有大诗人才可在艺术上打破韵律的约束,同样只有一代风流人物可以在行为上不拘一格。

要教导他善于选择自己的论据,说话得体,也就言简意赅。尤其要教导他面对真理就要俯首帖耳,缴械投降,不论这是由对方说出来的,还是自己深思后体会的。

一个人被雇用或收买后,他的判断就不会全面和自由,要不就会轻率和没有切中要害。

他语言中闪烁良知与美德,唯理智作为指引。

坚持与否认错误是常人的素质,愈庸俗的人中愈明显;补偏救弊,知过必改,当机立断放弃坏主意,这都是一种罕见的、强有力的哲学家风度。

1 2 3 4 5 6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蒙田随笔》蒙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