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父与子》屠格涅夫(上)

真挚、诚实是屠格涅夫小说创作态度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准确地、强有力地再现生活的真实和现实,对于文学家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即使这种真实与作家自己的同情并不相符。”这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原则。而屠格涅夫一生的作家生涯和艺术实践证明他的确办到了。屠格涅夫为人真挚、诚实,怎样想就怎样说,只要他认为对的,他便去做。他跟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赫尔岑等人的关系便是这样。尽管他不能接受他们的革命立场,但对他们追求革命事业的精神满怀尊敬。他终生把别林斯基奉为良师,并把他致果戈里的那封著名的公开信称为自己的“宗教”。他跟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曾为《前夜》有过激烈的争论,这主要因为他的自由主义政治立场,然而他自始至终高度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文学的果戈里时期概况》,对杜勃罗留波夫的才能和一些论文的观点与文采一直很是欣赏。他曾经与赫尔岑一度绝交,跟冈察洛夫法庭相见,并且还曾经要跟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决斗,然而他在艺术上不但承认他们,而且尊重他们。在个人生活方面,他终身不娶,钟情的对象是一位异国的歌女,只因相见恨晚,结识时对方已不可能成为他的妻子。也许他这些表现会被今天的人们认为是有些荒诞,而在当时世路坎坷、黑白颠倒、真伪难辨的俄国社会里,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他这种诚实的为人态度,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成为一种极其可贵的现实主义的品质。早在40年代末,他便敢于出来正面歌颂农奴人物,把他们一个个描写得远比当时文学中那些贵族主人公高大可爱,还把他在本阶级内,甚至自己亲人身上看见的丑恶,也毫不留情地如实写出。《猎人笔记》中一个残暴的老地主写的是他的外祖父,而《木木》中那个专横的地主婆写的是他自己的母亲。在他的许多中篇爱情小说中,他坦率地把自己青年时代的身影表现在书中男主人公身上,而又无情地对之加以批判。《阿霞》中的恩先生和《春潮》中的萨宁,都是这样的形象。从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中,我们看见,他所选取的正面男女主人公,也都是些灵魂纯洁,敢于对邪恶进行斗争和维护社会利益的真诚的人。他的真挚诚实的艺术态度,也说明为什么作为一个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的“西方派”,能够写出带有强烈进步政治倾向性的《前夜》和《父与子》这种作品。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之间,虽然矛盾不少,但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真挚诚实这一特点,是认识很深的。

敏感是小说家屠格涅夫艺术眼光上的又一重要特点。唯真挚才能敏感。因为不为私利所蔽,勇于追求真理的人,才会留意去发现真理。所以说,屠格涅夫艺术眼光上的敏感,是和他真挚诚实的态度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他整个创作过程的每一阶段上都可以见到。早在19世纪40年代便能从农奴身上看见俄罗斯民族优秀品质的是他;继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之后,写出俄国新一代多余人的新特征的是他;看出农奴制必然崩溃,首先出来为贵族阶级唱出一曲哀怨动人的挽歌的是他;当50年代到60年代俄国生活中刚刚出现平民革命者的身影时,又是他第一个及时把他们真实的典型形象描写出来,即使到了他已是暮年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那时他已经长久地侨居国外,仍然力图把握俄国现实生活的脉搏,并尽量迅速忠实地把它反映在自己最后的两部长篇小说中。所以文学史上几乎一致认为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是俄国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社会编年史”。如果说,文学的使命是推动生活向前进,那么,正是屠格涅夫艺术上的敏感这一突出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浓烈的政治色彩,起了推动生活前进的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个善于从大处着眼的人,他所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反映在作品中的往往是整个社会的动态和方向,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他的敏感是一种可贵的政治敏感。然而,他又不仅是一个能见“舆薪”的有大目光的人,而且也能“明察秋毫之末”,敏锐地注意到事物的细小之处,并且能从小处入手去描写。屠格涅夫是一个身材魁梧健壮的男子,然而他的描绘却往往细致入微,如女性般细腻。他在艺术上的这种细腻,其实也是他高度的敏感性和锐利的观察力的表现。他能见人之所未见,把握瞬间即逝的变化和一些细小的但是本质的特征。由于观察力的敏锐,他不仅能描写得细腻,而且描写得非常准确。即使有时故作夸张,也令人觉得恰如其分,真实可信。比如,在《草原上的李尔王》这篇他晚期创作的中篇小说中,他在刻画主人公的那幅肖像时,说“他的脊背有两个阿尔申宽,足有四尺多”,说他说话的声音也“叫人联想到装了铁条的运货马车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所发出的叮当声”。那段数百字的描绘不仅写出了这个怪人的每一处外部特征,而且也令人透彻地了解了这个“一头公牛一样”的人的内在品质。如果没有高度锐利的观察力,是无法做出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腻的、虽然夸张但又非常准确的描绘。我们知道,这种描绘细节的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实主义典型形象的价值和艺术力量。

屠格涅夫文笔的简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天才小说家的一个杰出的艺术本领。

【我的书评】
我想起了现在很多网络爽文小说,动不动就是百万巨著,让我读得又好气又好笑,全都是冠冕堂皇的口水话,让人当时看得过瘾,看完以后立刻遗忘,不会对自身有任何启发与改变,只是让人继续麻木和沉醉其中,不敢直面现实中自己的卑微而已,可谓又臭又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父与子》屠格涅夫(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