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擅长写大城市生活。在艺术上他抛开了弥漫于文学界的天真的乐观主义和温文尔雅的文风,对战后许多美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 《珍妮姑娘》《“天才”》《美国的悲剧》以及“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
《美国的悲剧》写克莱德·格里菲思出生在美国社会下层的一个贫寒家庭,他一心想逃离家庭、奔向繁华世界。
十六岁他到一家大酒店担任侍应生的工作,很快被这个奢侈无度的“大染缸”俘虏,不久,因为在驾车郊游时轧死了一个小女孩而仓皇逃离。后来,克莱德来到伯父的工厂里做事,担任一个部门的小主管。他与秀丽端庄的女工罗伯达坠入情网,并使其有了身孕。与此同时,克莱德机缘巧合地被千金小姐桑德拉垂青。克莱德狂热地迷恋着美貌富有的桑德拉,面对罗伯达的催婚,他决定制造一起意外溺亡的事故。游湖时船,意外翻倒,罗伯达掉进水中淹死。案发后克莱德受到指控。法官梅森和他的政敌贝尔纳普都想利用该事件为己造势,参加竞选。最后,克莱德被判死刑。
《美国的悲剧》的思想内容:
克莱德的悲剧是美国社会的典型性悲剧–在社会等级分化严重、消费文化至上的物质主义时代,一个年轻人紧逐金色的“美国梦”,却一步步沉沦的悲剧。
杰克·伦敦(1876-1916)深受尼采、马克思和达尔文的影响,相信超人哲学、斗争哲学和生存竞争学说。《荒野的呼唤》、《海狼》借动物题材反映人类社会“肉搏”的残酷现实。《铁蹄》描写了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代表作《马丁·伊登》描写出身贫穷的马丁·伊登靠个人奋斗成为著名作家的故事,有自传色彩。通过马丁的人生悲剧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
刘易斯(1885-1951)的小说长于嘲讽美国社会盛行的市侩哲学和狭隘地方主义,风格粗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
赛珍珠(1892-1973)出生于美国,在中国长大,并长期生活于中国。她在中国写出了长篇小说《大地》等小说,并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回国定居后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1938年,赛珍珠因为“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的代表作是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第一部《大地》讲述了一对农民夫妇奋斗发家的故事,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民淳朴勤劳的优良品质以及由传统文化造成的愚昧落后。作品还以独特的英语构词法和语法,努力重现汉语特有的光彩,展示了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信仰崩溃。一些青年沉浸在艺术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这就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海明威等。
菲茨杰拉德(1896-1940)的作品体现了青年一代中“美国梦”的幻灭主要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描述美国梦破灭的小说。盖茨比是个天真的美国青年,满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希望,把一生都奉献给对自己初恋情人的思念。他把黛西看做是美的化身、善的化身和人生幸福的化身,而实际生活中的黛西,不过是个满身铜臭的妇人,沉湎享乐,生活放荡,精神空虚。她象征了那种华而不实的美国梦。盖茨比把毕生的精力用于追求黛西,是盖茨比的伟大,也是他的悲剧。
帕索斯(1896-1970)的代表作《美国》三部曲描绘了20世纪初美国生活的全景图,被誉为“现代美国小说中第一部伟大的民族史诗”。他在小说创作中引入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以群体活动的全景描写代替个人为中心的情节,把虚构的故事和非虚构的事实报道糅合在一起,为叙事艺术的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家。《人与鼠》描写流动农业工人乔治和朋友伦尼梦想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却未能实现的悲剧。
《愤怒的葡萄》描写美国大萧条时期破产农民向西迁移的历史。作家以深刻写实的笔触,在书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暗示不公正的待遇将使他们像发酵的葡萄那样愤怒起来。
塞林格(1919-)美国犹太作家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青少年中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大量使用口语和俚语,反映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暴露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和丑恶。
索尔·贝娄(1915-2005)出生于犹太移民家庭,是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最优秀的作家。作品经常以犹太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美国大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及他们与外界的冲突。
《赫索格》深刻地反映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信仰的失落和对前途的迷惘。赫索格是现代西方文学中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
《洪堡的礼物》通过两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洪堡和西特林的盛衰史,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的畸形物质生活如何毁坏伦理传统和创新精神的问题。作品体现了贝娄创作的一贯主题:人如何在纷乱变动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作品体现了贝娄特有的喜剧性风格–通过自我嘲讽超越存在的荒诞性,导入理性主义的宁静境界。
第二节 高尔基
一、生平与创作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白银时代俄罗斯作家,苏联时期重要的文学活动家。他在诗歌、散文、戏剧等领域卓有建树,他的作品提出并回答了千百万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
高尔基的创作道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创作(1892-1907)
这时期作品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并存。创作了一系列色彩 鲜明、富于传奇风格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热情赞颂自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这些作品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着重展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经常用象征的形象和讽刺的手法;语言明快艳丽,常用韵文以增强节奏感。主要有:《马卡尔·楚德拉》、《少女与死神》、《鹰之歌》等。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早期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由两个民间传说和一个生活故事组成。腊拉的传说谴责了极端个人主义者,同时表明被群众抛弃的孤独生活是可悲的惩罚。与腊拉相对立的是献身于人民大众的英雄丹柯。他以自己燃烧的心,把走投无路的部族同胞引出黑暗的森林沼泽。腊拉和丹柯分别代表两种生活哲学,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受到了考验。而伊则吉尔老婆子是连接两个故事的桥梁,她的一生体现了个人主义的危害。
早期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有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残暴和伪善,有的描写小市民生活的空虚无聊,有的表达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满情绪。其中尤以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作品最为出色,如《切尔卡什》。这些作品以传统的人与社会的冲突为主题,主人公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揭示了不公正的社会怎样无情地扼杀着人的美好天性,摧残着一颗颗善良的灵魂。
90年代末,他的创作从短篇小说转向广泛概括社会生活的大型作品。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捷耶夫》以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形成为背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资本家典型,还描写了工人早期的工会
活动。 :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进入成熟期。描写人的觉醒,探索人性的完美,主要作品有:
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在底层》《敌人》 长篇小说《母亲》。
中期创作(1907-1917)
中篇小说《忏悔》和《夏天》体现了高尔基对俄罗斯的前途和出路的思考和探索。但其中的“造神论”思想,以及将社会主义与宗教结合在一起的企图,受到了列宁的批评。 《奥古洛夫镇》将保守、自私、卑鄙、涣散、停滞为特征的小市民习性称之为“奥古洛夫习气”,视之为沙皇专制制度的产物和支柱。体现了高尔基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弱点的批判。
自传体三部曲之前两部《童年》、《在人间》通过阿廖沙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不断寻找真理、寻求光明的精神历程,同时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
主要创作有:(自传体三部曲之三)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 《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克里姆·萨姆金 的一生》,还有剧本、特写、政论集等。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表现了俄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无产阶级从奴隶到主人的过程。
后期创作(1907-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