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春光好
文/叶少波
你读起“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词句,一定会想到晚唐诗人韦庄。韦庄,字端己,生于长安杜陵(今西安韦曲附近),《韦曲》一诗中他写有“时人若要知名姓,韦曲西头第一家”,韦曲是“京兆韦氏”的世居之地。有唐一代,韦姓宰相多达十八位,韦庄的七世祖是文昌右相韦代价,高祖是苏州刺史韦应物。
韦庄
而韦庄836年出生时,家族的荣耀已经寻觅不到,他的父母早亡,家境寒微。韦庄自小勤苦攻读,渴望以科举功名重振家声。唐懿宗咸通二年(862年),27岁的韦庄信心满满应举,只不过迎接他的是落第的结局。随后在43岁、45岁、58岁时应举,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岁的韦庄终于进士及第,出任校书郎一职。
韦庄的极高知名度与大唐第一长诗《秦妇吟》密切相关,也给他带来了“秦妇吟秀才”的雅号。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攻入长安,韦庄与弟妹离散,后来他只能逃离长安去往洛阳,在路上就花费了两三年的时间,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历经起义军荼毒,让诗人成就了1666字的《秦妇吟》,也因为诗作饱蘸着诗人的血泪,在编纂诗集《浣花集》时,他专门交代弟弟去掉这首作品,“……出门惟见乱枭鸣,更欲东奔何处所?仍闻汴路舟车绝,又道彭门自相杀。野色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此刻洛阳已不复往日的繁盛,他带着伤心与无奈辗转去往江南。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年),韦庄到达扬州,接着游览石头城(南京),留有《台城》一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他在诗中借六朝古都南京的台城抒写怀古幽思:多少历史往事都化为烟雨,鸟儿不解人世变迁犹自啼唱。十里长堤上的柳树怎么懂得数百年来的种种变化,依然是柔条轻拂,郁郁葱葱。诗人的无限感慨与自然风物的不解人情形成对照,发人深省。
六十岁的韦庄开始仕宦生涯后,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颜晖相互攻击,唐昭宗任命其为判官,辅助谏议大夫李询入蜀调停。王建不理会唐昭宗的诏书,仍然大败顾颜晖,占据两川之地。此番入蜀,韦庄得到王建的赏识,王建期望韦庄能进入自己幕府,他并没有答应。
菩萨蛮
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 昭宗李晔被囚禁,矫诏立太子李裕为帝,得知该消息后,65岁的韦庄绝望了。王建趁机任命韦庄为掌书记,不久召为起居舍人。他极力避免蜀地出现动乱,保护一方安宁。当时唐王朝最后一任唐哀帝只是傀儡,一切都操控在朱温(后改名朱晃)手里。907年,唐哀帝被逼禅位于他,国号“后梁”,都于开封。韦庄与官吏民众大哭三日,共同拥立王建即皇帝位,史称“前蜀”,他升任左散骑常侍。908年,被任命为前蜀宰相。
早在904年,唐昭宗在洛阳被朱温的下属蒋玄晖砍杀,朱温又在上阳宫的九曲池以宴请为名,杀掉昭宗的九个儿子。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亲信鼓动下,将唐王朝朝臣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滑州的白马驿渡口,全部处死,“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然后投尸于黄河中。韦庄很无奈地充当了大唐落幕的见证人,门阀士族也成为殉葬品。
在蜀地期间,韦庄总忘不掉曾经漫游过的江南一带,他在《菩萨蛮》中写:“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武成三年(910年),75岁时,韦庄在成都浣花溪畔花林坊去世,最终也算延续了韦氏家族封侯拜相一贯的荣耀。
当年韦庄写下“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词句时,表面是为“洛阳才子”贾谊流落长沙感慨,何尝不是为自己当年寓居洛阳代言。“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他人生中的最后十年在蜀地度过,终究没有再还乡。而韦庄,无愧于大唐最后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