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吃一惊说培根
——读《培根论人生》
史飞翔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12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23岁当选国会议员。43岁任国王詹姆士顾问。52岁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55岁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56岁提升为掌玺大臣。57岁晋升为英格兰大法官。60岁被封为奥本斯子爵。1626年4月9日清晨,培根因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以65岁的孱弱身体病逝,从而结束了他飞黄腾达、蔚为壮观的一生。
培根是一个伟人。这是不容置疑,也无需置疑的。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史、科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人,培根第一个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激动人心的口号。作为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罗素称赞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马克思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是不是真的就像人们所颂扬的那样“头戴桂冠、身披光环”呢?他真的就是无所不知、无可挑剔吗?
大约10年之前,我就阅读过《培根论人生》。作为一部散文集,此书无疑是一本划时代的名著。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本书在影响力上能够和它相提并论。该书自1597年(这是培根的处女作)问世以来几乎被翻译成人类所有的语言,它所包含的那些格言足以垂范千古。培根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经过他天才般的思维浓缩成一句句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他的那篇著名的《论学习》我几能背诵。雪莱曾经这样赞扬培根的这部散文集: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德,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已深刻的启迪。如果不是反复的阅读,纵然是借我10个胆我也不敢对这位“思想的巨人”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毕竟冲撞伟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是在这个极易产生崇拜的当下。但是我在阅读培根的过程中却怎么也找不到人们所颂扬的那些神圣与庄严。相反,我倒大吃一惊。经过思考我认为培根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存有瑕疵或者说是不足。
一、过于武断。培根的思想无疑是深刻的。他的表达同样是具有力量的。尤其是当他将纷纭的世相、复杂的道理抽象提炼成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时,更能使他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精辟、干练的同时也常常陷于武断。譬如,在《论残疾》一文中培根这样写到:身体上有残疾的人通常会向造物主实施报复。……身有残疾的人大多缺乏自然亲情。类似这样的语句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是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不一一罗列。
二、常常显示出一种狡黠与奸诈。我在阅读培根的过程中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培根是一个极具城府与世故且精于权术的人。他的文字充分表现了他的狡黠与奸诈。请看:“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气质和性情,就是拥有一个坦率的名声和保密的习惯。并且适时地使用掩饰,在没有办法可以补救的情况下,就应该拥有作伪的能力。”(《论掩饰》)“一个人成为显贵,没有不是从弯曲的楼梯爬上去的,而如果有派别,那么就不妨在上升的时候加入其中的某一派别,而在登上高位以后,则应该保持不偏不倚。”(《论高位》)
三、说了许多不痛不痒无关百姓的话。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培根将他一个贵族的派头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谈建筑如何如何的舒适,他谈园艺如何如何的优美。试问有几人能有他那样的闲情雅致呢?这让我感到培根的眼睛是向上看的,他缺乏对下层人的关注,这就使得作为大师的他因为缺乏同情和悲悯而失去动人光彩。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培根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的几点体会。我知道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甚至我会因此而招致唾骂与攻击。但是,我想,我是有权说出我的感受的。因为,它是真实的。
有人说过,三种人适合做学问。一是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着很好家承的人,比如像培根这样的贵族;二是穷困潦倒的书生,比如杜甫、曹雪芹和蒲松龄这些人;三是对生活绝望了的人,比如像现在的我。记得毛姆曾经说过,所谓艺术无非是供富人们在茶余饭后用以插科打诨的玩意儿。培根之所以能写出这功垂千古的文章来是与他的贵族出身以及他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分不开的。痛苦孕育思想,闲适产生智慧。看来文学的确是闲人的营生。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