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第210页

读史札记:蔡元培力挺陈独秀

帕布莉卡阅读(110)赞(0)

蔡元培力挺陈独秀 史飞翔 1916年12月26日,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发布命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上任伊始,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向蔡元培推荐了陈独秀。蔡元培对陈独秀早有耳闻,而且看过他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有心聘他做北大文科学长,恰...

读史札记:胡适在南港

帕布莉卡阅读(116)赞(0)

胡适在南港 史飞翔 1957年秋,主持“中央研究院”达18年之久的朱家骅执意请辞。1957年11月4日,蒋介石以“总统”身份发布命令:“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呈请辞职,应予照准。此令。特任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此令。”1958年4月10日...

读史札记:马一浮——“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帕布莉卡阅读(125)赞(0)

马一浮:“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史飞翔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理学家、佛学家。梁漱溟称其是“千年国粹,一代儒宗”。周恩来称赞他“现代中国的理学家”。马一浮先生“一生少福泽”。他1...

读史札记:蔡元培的人格气象

帕布莉卡阅读(109)赞(0)

蔡元培的人格气象 史飞翔 蔡元培留给世人的印象是雍容大度、谦和冲淡。很多人认为他与人无忤、与世无争,仿佛他永远是一幅和光同尘、霁月光风的样子,其实并不尽然,蔡元培也有他刚性的一面。有时候他甚至是疾言厉色、金刚怒目、风骨嶙峋。 蔡元培是一个很...

读史札记:刘师培——读书人的种子

帕布莉卡阅读(101)赞(0)

国学凤凰刘师培:读书人的种子 史飞翔 1907年,刘师培携母带妻,与同盟会会员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章太炎得知消息后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说:“申叔(刘师培的字)来了,吾道不孤矣!”汪精卫问:“申叔是何人,使你如此欣喜?”章太炎说:“你不知道,...

读史札记:朱自清眼中的“邻家少妇”

帕布莉卡阅读(113)赞(0)

朱自清眼中的“邻家少妇” 史飞翔 朱自清先生留给世人的印象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散文家,《背影》《荷塘月色》等一系列佳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他赢得了广泛的人气;其二是民主战士,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然而这些都是历史和教...

读史札记:李健吾——真正的批评从不伺候人

帕布莉卡阅读(117)赞(0)

李健吾:真正的批评从不伺候人 史飞翔 李健吾(1902—1982)笔名刘西渭。他是上世纪30年代很活跃也很著名的一流批评家。他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出版了《咀华集》、《咀华二集》等四本书批评专集,影响很大,至今也为人称道。香港有一位学者在自...

读史札记:学痴曾昭抡

帕布莉卡阅读(121)赞(0)

学痴曾昭抡 史飞翔 曾昭抡,(1899—1967),字隽奇,号俊奇。一字振馨,又号叔伟。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曾昭抡1899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书香门邸之家,是曾国藩大弟曾国潢的曾孙。父亲曾广祚是前清举人,母亲陈季瑛出身名门...

读史札记:谒吴宓墓

帕布莉卡阅读(163)赞(0)

谒吴宓墓 史飞翔 吴宓墓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镇吴家祖坟吴氏陵园东北角的一堆荒草中。吴氏陵园一度曾是显赫之地,象征着财富和权势,如今却是断壁残垣、荒草凄凄。吴宓墓就寂寞地躺在那一堆荒草里。 吴宓墓地很小,大概只有十几平方米,四周用砖墙围起。墓...

读史札记:梁思永与高去寻

帕布莉卡阅读(121)赞(0)

梁思永与高去寻 史飞翔 1954年4月2日,一代考古学大师梁思永因病逝世,年仅50岁。去世前梁思永唯一放心不下、引以为憾的是,1948年中研院史语所迁台时,带走了他领队发掘的西北冈考古报告的草稿。当时他因患急性肋膜炎而不得不去重庆动手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