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钱学森的“冒叫”
钱学森的“冒叫” 史飞翔 1955年9月17日,冲破重重阻挠,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及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10月8日上午,钱学森踏上罗湖口岸。一上岸,钱学森仿佛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当时,一帮记者围着钱学森。其中...
钱学森的“冒叫” 史飞翔 1955年9月17日,冲破重重阻挠,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及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10月8日上午,钱学森踏上罗湖口岸。一上岸,钱学森仿佛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当时,一帮记者围着钱学森。其中...
金庸是怎样对待金钱的 史飞翔 提起金庸的大名可以说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武侠小说让无数人为之着迷、倾倒,出于崇拜人们称他为“大侠”。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大侠”一定是“视功名如流云,看金钱如粪土”,然而金庸偏偏不是。那么,金庸是怎样对...
老陕张奚若 史飞翔 张奚若(1889年~1973年)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西方政治思想史学者。 1941年3月1日,国民党召开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会上,张奚若当着蒋介石的面猛烈抨击...
向达的悲剧 史飞翔 向达(1900—1966),字觉明,湖南溆浦土家族人,著名历史学家,以研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而闻名。向达为人耿介、倔强、清高、孤傲,1949年的一份有关他的“政治思想情况”材料中,有如下定性式的评价:富有正义感;自高自大...
重读红楼梦 史飞翔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它像“魔咒”一样吸引而又困扰着无数热爱它的男男女女。从没有一本书能像它那样引发国人如此巨大而又旷日持久的热情和兴趣。《红楼梦》...
重读红楼梦 史飞翔 “红学”与“反红学” “红学”就是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因一本书而诞生出一门新的、专门的学科,直接命之以“学”,且能大行于天下者,《红楼梦》恐怕是独占鳌头的。据说,“红学”一词的诞生本身就很具有戏剧性。一说是...
重读红楼梦 史飞翔 《红楼梦》的现实性与当下性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持久性,常读常新,日久弥新。《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永恒性、持久性、现实性和当下性的书。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这里仅举一例:《红楼梦》中的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贾...
《红楼梦》的现实性与当下性 史飞翔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首推《红楼梦》。无论是从小说的本文叙事、语言特色、结构模式、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还是从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价值等诸多角...
狂人林损 史飞翔 林损(1890—1940),字公铎,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师、北大有名的守旧派教授。张学良称其为“人师、经师、国学大师”。 林损22岁即任北大教授,但他上课喜发牢骚,讲题外话,有时竟信口开河。一次,他讲杜甫《赠卫八处士》:“卫...
于省吾:书不读秦汉以下,志常在名利之间 史飞翔 于省吾(1896—1984),字思泊,号双剑誃主人、泽螺居士、夙兴叟,辽宁海城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古籍整理专家。 于省吾先生1896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海城河中游南岸中央堡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