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转向”问题与“锁国性”

原创 小蚂蚁和小蜻蜓
忙碌了小半个月,终于可以清闲下来看看书了,前几次更新一直是小蜻蜓帮我顶着,觉得有些抱歉又很感恩。最近在看《一千零一夜》的时候看到梁文道曾经集中分享了三本书:《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拥抱战败》;《日本的思想》,这三本书刚好分析了战中、战败和战后三个时期的日本思想,觉得这样的阅读方式蛮有趣,便打算get同款书单一本本读下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的第一部分。

▼文 | 小蚁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一书集中讲述鹤见俊辅所理解的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日本精神史。文章开头,鹤见俊辅首先提出“讲英语的日本人是不可信赖的”[1]这一观点,这里所说的“英语”和“日本人”主要映射的是1945年至1952年美军占领日本时期以及之前的年代,那时的日语还比较“存粹”,不会融合大量英文外来语(片假名),因此当时“说英语的日本人”和如今的概念也有所不同。而鹤见俊辅认为,“借用欧洲的语言,未必意味着这种想法是欧洲化”,也有可能日本人通过这种方式“变成了难以理解的人”,同时有着“失去认识自己的思想途径”的忧虑[2]。

其次,鹤见俊辅想讲的内容是关于“转向”。这个词汇在日本是1920年开始使用,30年代逐渐普及,它产生于日本战争时期,具有一种政治气氛,可以说它“具有在15年战争期间的理性与文化性的倾向”[3]。“转向”成为30年代日本流行语的契机,是当时的日本共产党委员长佐野学与该党中央委员锅山贞亲在狱中联合发表的转向声明。他们的共同声明发表后产生很大的效果,1933年6月10日(声明发表日)之后3年左右的时间里,狱中坚持不转向立场者仅为26%。鹤见俊辅认为,“转向”一词流行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在国家的权利之下,思想是可以发生变化的”[4]。在这个意义上说,“转向”一词便与国家的强制性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过其中“思想的改变”同时也是根据个人的选择与决断而产生的思想变化。我们将其称之为“转向”而不是“叛变”或其他贬义词汇,是因为我们若使用有倾向性的词汇便已经对事情本身做出评价(即概论其恶),从而“我们就将丧失于谬误之中淘出真理的机会”[5]。在这里,鹤见俊辅希望通过研究分析文化精神史中应该积极继承的东西,和应该予以否定的地方来讨论日本社会的文化特征,并希望可以通过认识错误而获得成长。

另一方面,鹤见俊辅认为日本人在思想上有一种锁国性。具体说来,日本人一方面认为日本的国土受到保障而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而另一方面“在探讨文化时,日本人则一直怀有一种日本远远隔绝于世界上更先进、更具备普遍性的文化的意识,这种意识一直存在日本人心灵里,其无意识的部分就滋生出一种劣等感。这便又成为使日本人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与学习能力的原因”[6]。这种锁国性在战争时期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作家伊藤整来进行探讨。日中战争时期,伊藤整尝试“采取意识流的形式,以新心理主义技巧创作小说”,并“十分谨慎,注意不被卷入左翼政治”,但日本与美国的战争一爆发,他便于同月(1941年12月)在报上发表了短评《我们知识阶级——要不使这种激情消退》。该文章中,“他道出了自己在担任英文教师时在日本花了半生模仿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过程中内心所积郁的劣等感,认为现在是可以驱除这种劣等感的时候了”[7]。而在战后,伊藤整慢慢从战败的失败感中回复过来,文学创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泛滥》一书中便“描写了主人公随着地位的上升其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是与战后时期相吻合的一种转向小说”[8]。通过这位作家作品风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自由主义转向的真实例子。

锁国性的另一侧面可以结合加藤周一与莱什和利夫合著的《日本人的生死观》来说明,该书通过著名日本历史事件47义士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特性。47义士事件发生于1702年,指的是47位义士为原主报仇,杀死位高权重的一位日本贵族的事。该事件发生以后的300多年间,民间一直为其传唱:搬上舞台、写进小说、拍成电影,直至今日。加藤认为,“这个团体所具有的理性,使其无论如何也要保持这个团体的团结,无论如何也要达到其最初所确定的目标,始终也未改变其初衷”[9]。而这个故事之所以在300多年的时间中一直受到欢迎,或许是因为“它与日本人的愿望相一致”[10]。与47义士一样,明治以后的日本人为了“与政府提出的理想相协调,为攀登文明的阶梯而付出了努力”,因此“日本人对过去所经历的,即使是在最后的战争时期,他们也从未批判过已经开始的战争的目的,而却为此目标进行了最大的努力”[11]。47义士的故事后被改编为戏剧《忠臣藏》,加藤周一便将日本人的这种心理称之为忠臣藏症候群,这一现象也是源于锁国性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日本文化特征的征状。

[1]鹤见俊辅 著. 高海宽 张义素译.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p01.
[2]同上.p02.
[3]同上.p02.
[4]同上.p15.
[5]同上.p16.
[6]同上.p19.
[7]同上.21.
[8]同上.21.
[9]同上.p24.
[10]同上.p24.
[11]同上.p24.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 “转向”问题与“锁国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