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评分】⭐️⭐️⭐️

目录

  • 前言
  • 正文

【我的书评】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几个强烈的感受存在于心。

  1. 福楼拜太冷漠了。前半部分的语气就好像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叙述一件事不关己的丑事。对女主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一种鄙视的态度,笑其附庸风雅,痴心妄想。后半部分才开始流露出来一种情感,下意识地对爱码产生了同情,批判了催人堕落的社会生气。到结尾的时候,简单的几个字却能感受到一股即将喷薄而出的愤怒。
  2. 爱码这个女人太贪得无厌了,灰姑娘却做着白雪公主的美梦,遭遇一系列甜言蜜语的渣男,既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整个家庭。现在社会中这样的女人还真不少,不能看清自己。
  3. 包法利实在太懦弱了,你的善良若不带点锋芒,别人便会一个劲的欺负你,把你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就这样一个老实人,被既蠢又贱的女人戴了多少顶绿帽子,看得我既愤怒又想笑。
  4. 农业展览会上的那个思想麻木迟钝的老婆婆和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吹嘘着不着边际的事情的伪君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5. 英雄气息已经消失了,这本书的作者就像《金瓶梅》一样只能从平凡人中去挖掘故事。

前言

一八五六至一八五七年间,法国《巴黎杂志》上连载的一部小说轰动了文坛,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怒不可遏的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法庭受审。这位作者就是居斯塔夫·福楼拜,这部小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审判的闹剧最后以“宣判无罪”告结束,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却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奇怪的是,这个在家人眼中智力如此低下的居斯塔夫,却很早就显露了文学天赋。他还没有学会阅读便在头脑里构思故事,还没有学会写作就开始自编自演戏剧,他十三岁时编了一份手抄的小报,十四五岁已醉心于创作,可是直到三十六岁才开始发表作品。

读书和写作是他的全部生活内容,也几乎是他全部感情之所系。
福楼拜的少年时代在浪漫主义风靡法国时度过,雨果曾是他心中的偶像。天生细腻、善感的气质,使他极易与浪漫主义相通。

他开始醉心于斯宾诺莎的唯理主义及十九世纪中叶在法国开始流行的实证科学,来自父亲的科学家思维方式,也使他习惯于对事物作缜密的观察和科学的考证。福楼拜曾说:“在我身上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酷爱大叫大嚷,酷爱激情,酷爱鹰的展翅翱翔,句子的铿锵和臻于巅峰的思想;另一个竭尽全力挖掘搜寻真实,既喜爱揭示细微的事实,也喜爱揭示重大事件……”

召来听他朗读,整整读了四天,最后的结论是“写得很糟”:虽说文字讲究,但却支离破碎,缺少一根线把珍珠串起来。这时福楼拜在创作上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