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目录
- 代序:文本阐释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 论庄子“逍遥游”的心灵历程及其归宿
- 玄学的兴盛与论说文的繁荣——正始论说文的文化学阐释
- 入世·愤世·超世——比较分析左思、鲍照的人生境遇与人生抉择
- 由自卑到超越的心灵历程——论左思的创作
- “委心”与“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
- 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 理性与激情的交融——论闻一多的学术个性
- 从“中国诗的现代化”到“现代诗的中国化”——余光中对中国现代诗的理论构想
- 买椟还珠——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代序:文本阐释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学者们在这些新学派、新方法、新概念面前目迷五色”。各种新理论、新方法一齐涌进中国,一方面是时间太短难以消化,一方面是过于浮躁难以沉潜,我们对这些新东西的接受,基本上采取猴子摘果子的办法——一边摘一边扔,扔到最后手头一个不剩。
譬如被视为文学内部研究的现代语言批评,从俄罗斯形式主义到英美新批评派,引进之初古代文学学界不少学者跃跃欲试,出现了不少的论文,并留下了少数名著,但很快大家都对此兴趣索然,转而抢占其他“学术高地”。从整体上来说,我们至今对俄罗斯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仍旧似懂非懂。形式主义也好,新批评也罢,都旨在确立文学语言的独立性,追求文学批评近似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建构一种“科学的文学研究”,为此他们切断作者与作品的联系,极端地宣布“作者死亡”,高调地批判作者的“意图谬误”。
古代虽然有汗牛充栋的诗话文话,虽然它们也不乏真知灼见,但绝大多数诗话文话作者并没有追求研究的客观性,甚至还没有明确意识到是在进行文学“研究”,他们不过是兴之所至的文学消遣,是对诗文高下任心的随意褒贬。
试想一下,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自己的枕边人尚且言不由衷,对古代作家以诗文立命的门面话怎么可以轻信?在很多场合,语言并不是在表现自我,恰恰是在遮蔽真我。
关键是我们要有内在的坚守,不跟着风气转移而随波逐流,在古代文学阐释的实践中掌握一种研究方法的精髓,并将它运用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这种研究方法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拿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