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父与子》屠格涅夫(下)

【原文】
她那纯洁、娇嫩又略带羞涩的面容时常闪现在他的眼前;捧过她柔软的秀发的手一直感到滑腻腻的,那天真的樱唇微微张开,珍珠般的皓齿在阳光下亮晶晶地闪光,这幅图画映入了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你父亲的家产我看遍了,”巴扎罗夫又道,“牲口长得不好,马使唤得过度了。房屋盖得也差,工人们都懒懒散散的。而那个管家嘛,是骗子还是傻瓜,一时难定。”

【我的书评】
顾名思义,《父与子》的主题是”父与子”两代人的关系,这是屠格涅夫在文学创作中探讨的又一个哲学命题,同时,这也是俄国19世纪所面临的-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原文】
“看来你我,”这天午饭后,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在书房里对哥哥说,“都落伍了,咱们的好时光已经过去了。唉,也许巴扎罗夫是对的;我承认,有件事真叫我很伤心:我现在一心想和阿尔卡季亲密相处,可他走到了我前面,我落后了,甚至就连彼此沟通都做不到。”

“不,我不会轻易认输的,”他哥哥喃喃地说,“我要和那个郎中干上一仗,我有这个预感。”这天晚茶时果然干起仗来。帕维尔·彼得罗维奇走进客厅时就做好了战斗准备,他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正伺机寻找借口向敌人进攻;可半天都没找到。每当“基尔萨诺夫家的老头儿们”(他这么称这俩兄弟)在场时,巴扎罗夫就很少发言,加上这天晚上心情又不好,于是坐在那儿一杯一杯地喝着闷茶。帕维尔·彼得罗维奇等得火冒三丈。终于机会来了。

“逻辑又有什么用?没它我们不也一样过。”“怎么能这样?”“当然可以,您想啦,当您肚子饿了,总不会用逻辑来帮您往嘴里塞片面包吧。那么,这些抽象的字眼哪用得着!

【我的书评】
屠格涅夫在丑化子辈们身上那种虚无主义和否定一切的极端思想的同时,却又高度称赞他们祟尚科学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


【原文】
“您否定一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破坏一切……可同时还需要建设呀。”

【我的书评】
为什么会有巴扎罗夫这样一个形象呢?因为屠格涅夫本质上是一个和托尔斯泰一样,以自上而下或者居高临下的怜悯来面对下层大众的人。他不理解到底在发生什么,也不乐于去理解在发生什么,因而他生造了一个巴扎罗夫,把他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想象(既有赞美也有偏见)投射到了这个人物身上,也把自己的怜悯和蔑视投射到了这个人物身上。


【原文】
“您和他们交谈的同时又鄙视他们。”“那有什么,如果他们有该鄙视的方面!您干吗老是指责我的倾向,谁告诉过您它是心血来潮得出的,而不是您所赞成的民族精神的产物?”

【我的书评】
仔细看帕威尔和巴扎罗夫两个人的辩论,我们会发现,几乎每次巴扎罗夫是以那种玩世不恭、蔑视一切的态度来进行辩论的,因此从一开始,两个人的辩论就只能是鸡同鸭讲。很多教科书式的评论将这种辩论解读为平民阶级的胜利,然而,我个人认为这只能说明这是粗暴对礼节的胜利,除了口头上的便宜(帕威尔这个死抱着贵族体面不放的人是做不到对喷的)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近乎于精神错乱的,公开嘶吼要否定一切推倒一切的狂乱,正是屠格涅夫的困惑,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困惑,他们看不到出路,因而想当然地认为虚无才是本质。


【原文】
“先生们,先生们,请不要人身攻击!”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站起来嚷道。帕维尔·彼得罗维奇笑了笑,将手按住弟弟的肩头,示意他坐下。
“别担心,”他说,“我不会忘乎所以,正是因为我有这位先生……医生先生大大取笑的自尊心。”他又转过身对巴扎罗夫说,“也许您以为您倡导了一门新学说,那就大错特错了。您所鼓吹的唯物主义,先前也流行过,可总是经不起推敲……”“又是外国字眼!”巴扎罗夫打断道。他开始动怒了,脸也变成了紫铜色。

我们发现我们中的聪明人,那些被称为先进分子或揭露者的人没有用;我们发现我们成天干些无用的事,空谈艺术,什么无意识创作啦、议会制度啦、律师制度啦,还有鬼才知道的什么东西,可此时需要解决的是我们每日糊口的面包;此时愚昧和迷信让我们窒息;此时我们所有的股份公司都垮了台,就因为没那么多老实人;此时政府张罗的解放,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效果,因为农民情愿把自己兜里的钱拿去下酒馆,喝他个酩酊大醉。“那么,”帕维尔·彼得罗维奇抢白道,“你们认准这些,便打定主意什么正事也不干啰?”

【我的书评】
古老的国家,正如上了年纪的老人,步履蹒跚。许多年轻人看不惯这种保守、封建与积习。这种形势下,凡有志青年,谁不思改革弊病,振兴国家?由此,作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俄国”新人”–巴扎罗夫应运而出。他率先传达出平民知识分子已成为生活主角的时代信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个性给人以鲜明印象。


1 2 3 4 5 6 7 8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父与子》屠格涅夫(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