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闲暇》。
摘要: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
英国十八世纪的笛孚,以《鲁滨孙漂流记》。
其中的一句话:“人乃是上帝所创造的最不善于谋生的动物;没有别的一种动物曾经饿死过;外界的大自然给他们预备了衣与食;内心的自然本性给他们安设了一种本能,永远会指导他们设法谋取衣食;但是人必须工作,否则就挨饿,必须做奴役,否则就得死;他固然是有理性指导他,很少人服从理性指导而沦于这样不幸的状态;但是一个人年轻时犯了错误,以至后来颠沛困苦,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健康,他只好死于沟壑,或是死于一个更恶劣的地方——医院。”这一段话,不可以就表面字义上去了解,须知笛孚是一位“反语”大师,他惯说反话。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这里的闲不仅仅是指工作,而且是有有意义的生活。工作是狭义的以谋生为目的的劳作,生活是狭义的以愉悦身心为目的的自我休养。这种笑”闲”不是指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人是不能闲的,一闲下来就胡思乱想,所谓人闲屁事多,空虚寂寞冷。
篇名《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