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望岳
岱宗[1]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2]钟[3]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4]入归鸟。
会当[5]凌[6]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诗中最早的一首,大约是公元736年杜甫24岁远望泰山时写的。诗开始说:这五岳之首的泰山多么高大,无边无际的青翠色覆盖了齐鲁两个古国(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接着说:天地间的神奇秀美都凝聚在这里;泰山高耸入云,山南阳光灿烂,山北阴影朦胧,仿佛是泰山把晓色和暮色分割开了。远远望去,山中云生雾绕,令人心荡神怡;一直望到天色将晚,飞鸟都要归巢,眼眶似乎要开裂了。于是诗人想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心中思忖,总有一天,自己也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视脚下起伏的群山。
注释:
[1]岱宗:指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2]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3]钟:聚集。
[4]决眦(zì):指睁大眼睛远望;眦,上下眼睑的接合处,指眼眶。
[5]会当:应当,定要。
[6]凌:登上。
Gazing on Mount Tai
O peak of peaks, how high it stands!
One boundless green o’erspreads two States.
A marvel done by Nature’s hands,
O’er light and shade it dominates.
Clouds rise therefrom and lave my breast;
My eyes are strained to see birds fleet.
Try to ascend the mountain’s crest:
It dwarfs all peaks under our f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