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怀瑾、曾仕强等大师影响,好友购回一本《图解周易大全》

  • 受南怀瑾、曾仕强等大师影响,好友购回一本《图解周易大全》,立即想到河图洛书九星八卦等。真好,到时可以多个人聊聊阴阳五行的话题。未几,发来一张图片,日历上写着“波伏娃诞辰”(碰巧也是小女生日),而这边日历则写着梁思成忌日,这一下就有趣了。一生一死、一中一外、一男一女……正如朱熹所说:“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不禁联想到《红楼梦》中湘云去大观园找袭人,一路上和丫鬟翠缕的阴阳之辩。两人从荷花谈起,谈到花草如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翠缕不信,也听不明白,湘云于是从天地日月,说到草木,再说到人与动物的阴阳,循循解答,深入浅出,可谓经典,令人印象深刻。
  • 这不远离朋友圈了嘛,一日闲着无聊,回看了下自己过去写的内容,看看有多少是“强自说愁”,又有多少是“欲说还休”。翻到6月中的南昌行,登滕王阁时写了一首诗,借用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故。似乎提到南昌必提及滕王阁,而提及滕王阁必提及王勃,提及王勃又必提及《滕王阁序》中的这一联诗。其实,整篇序都写的非常非常美,谈及人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时,开首一句便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后,会发现对“冯唐、李广”这一句的体悟及喜爱要远远甚于“落霞、秋水”。这说明人是会变的。
  •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欢小孩,就感觉跟小孩子打交道不累,特别放松。好在,小孩子也喜欢跟我玩,属于有小孩缘的那一种吧。有好多次,同学或朋友带他们家的小孩子出来,没一会就跟我玩熟了,有时候竟然可以爸妈都不要,硬要跟我走。莫非我有做人贩子的潜力?有人出于关心,问我养几个小孩压力啥的,我其实没有太强烈的感受,相反,更多的是乐趣,我甚至会想着这是上天的恩赐。当然,也会有斗闹争抢的时候,自然每次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事后反省就特别有必要,想想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下次该如何改善。我想,在一个家庭里,子女中受委屈最多的,常常都是较为年长的那一个,因为大人们对他们的期待更高,要求更严,期待他们能带好下面那些小的。想至此,内心暗暗对梦婕多了一分怜爱。
  • 记得好多年前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躲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里修篱种菊。喧闹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物质的是耳中听到的各种噪音,高音喇叭声,鞭炮声,汽车行驶声,这些声音是外界的喧闹;精神的是浏览网页,看各类新闻,关注自己博客或朋友圈的反应,这些是内心的喧闹。人要过宁静而富于原创力的生活,要尽量躲避这些喧闹,要尽量把它对内心的干扰降到最低。为了保持内心的宁静,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写字,我决心尽我所能躲避物质和精神的噪音,为自己营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小环境,所谓“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 对于喜欢心灵生活的人来说,科技是一场瘟疫!因此,我每天都在面对一些事物,也在抗拒一些事物,在面对与抗拒中,旧体诗词的读写给了我心灵很多慰藉,很多帮助。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无法传统;但在精神的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排斥现代。虽说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曾指出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当然很对,经得起时间推敲。但我觉得生活还有别的价值取向,比如不去伤害别人,自己很安心地活着,给别人一些很普通的帮助,过着善良、真诚、朴素的生活,等等。也就是说大家不要去挤在一个价值观里比拼,这难道不是更好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很多人都懂的道理。行文至此,想起四五年前公司去泰国游玩,放天灯写祝愿的时候,普遍都是家人幸福安康一类的话,而老板十岁不到的小儿子却写道:“施比受更为有福。”这让我大为震惊,一个小孩子竟然懂得了很多大人们都不懂的道理,并且他还那么虔诚地写在了许愿灯上。何等不易!有必要再次强调一下:“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古今中外颠扑不破的真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 这些年来,很多身边的朋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当然有些人做得不错,一片繁荣景象,也有些人磕磕绊绊,步履维艰。很多人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就开始创业,最终,生活变成了朝五晚九。这是常见的现象。我见过很多的生意人,他们一年到头都在忙事业,也根本抽不出时间去旅游,在他们看来,到外面走走是需要成本的。所以聊天时他们就对我说,真羡慕你们有双休有周末。我笑笑,没什么好说的。生活是缺少什么,人们才会渴望什么。正因为生活日趋坚硬,人们才渴望柔软。而我,很多的选择都避开了生活的坚硬,于是常常处在柔软中,这未尝不好。
  • 法国大作家司汤达墓志铭是这样写的:“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写过,爱过,活过。”其实,我蛮认同他的,有时会想:恋爱、读书、写作便是人生三乐。对于我这样一个已婚人士来说,恋爱似乎没太多好讲的,那就说说读书吧。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一个节奏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看看身边的人就知道,受限于各种条件,看书的人真的是少的可怜。其实真的是没有时间吗?未必吧!有多少人将时间花在了刷屏上、电视上、麻将上、酒桌上?或许,这还是兴趣的问题,有兴趣才可能自觉,自觉才可能长久,否则说再多也是惘然。学习是一个十分愉快的过程,懂得越多,越能自处,维持静态优质生活。读《红楼梦》是因为想当作家?当然不是。看一本好书,是真正的欣赏。如此而已。
  • 近期有部电影《来电狂响》比较火,讲的是七个好友聚餐,有人提议大家玩一个将手机公开的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通来电、每一条短信微信、甚至广告弹窗,由此掀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情感风暴。数字时代,小小手机隐藏着无数秘密,当通讯工具化身定时炸弹时,你对科技还那么热衷吗?我当然是反感的,后知后觉的人就是这样,视科技为瘟疫。我甚至会畅想回到宋朝去,如果真可以穿越的话。朋友问我:“感觉有时候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喜怒哀乐比不过一部冰冰冷冷的手机,这个时代错了还是我们错了?”朝夕相处的人,却往往过成了陌生人。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主人公对母亲的丧事很漠然:“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现代人何尝不是这样,只要有部手机在手,谁都可以成为局外人。似乎成了一种社会病,大家都这样。尽管如此,还是想建议正在看文章的您:请试着放下手机,多和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对面地交流。
  • 周六,去到惠州红花湖徒步,18公里,很吉利的一个数字。沿途有些服务点或小亭子,上面皆刻有对联,这是我喜欢的。比如,悦湖轩有一联:“一片烟波门外远,四围山色镜中深。”那天下了点小雨,烟雨朦胧中,显得特别有诗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管去到什么地方,特别愿意去看这些对联。武侯祠的自不待说,一副副尽是典故,而都江堰玉垒阁副联:“高阁摩、玉垒浮云,震后重光,诗圣又吟惊世句;古堰伏、岷江激浪,川中造福,恩波不废济民功。”则是让自己实实在在地体会了杜甫“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意境。这对联长,难记,那短的呢?想到岳麓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句出自《左传》,下句出自《论语》,简简单单八个字,直观却也典雅。其实,妓院也有对联,看施叔青《香港三部曲》,里头写到奇香妓院,门口就有一联:奇花堪悦目,香草可怡情。如此地贴切,估计能吸引不少才子佳人吧?
  • 看过一本书,书名忘记了,里头有一篇谈到孤独的,好像是说到一个人如果把快乐寄在别人身上是非常痛苦的事。关于这一点我的感受非常非常深,在那样的日子里,常常是想说却又无从说起,只好沉默是金。不同的心情、境遇、倾听和诉说、追求、搏击、愤怒、欣悦,诸如此类,最后都化为了绵绵文字留在那里。……善良、洞察、牵挂,这对于一小部分人而言,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注定了要终身相随。这一小部分人,应该就是像我这种心思比较细腻的人吧。你不知道,世上那些不怎么说话的人其实说了最多的话,说得口焦舌燥。他们在跟自己交谈啊,最累的是心。一切无可奈何的事情在无可奈何之中有无可奈何的变化,岁月见证了这一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受南怀瑾、曾仕强等大师影响,好友购回一本《图解周易大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