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很多对外洽谈工作,我总结了一个现象,凡是各说各话的谈判最终都无疾而终。你打你的少林拳,我打我的八卦拳,最终的结果就是王八拳混战。你在坚持你的观念,我在坚持我的观念,双方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就跟俩个没有最大公约数的数字一样。我们都是观念的奴隶,如何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别人的观念,以最大的诚意去靠近对方,寻找到最大的公约数,决定了我们是否能走出观念的牢笼?
在表达观念的时候,要注意表达技巧。对比非常好的表达技巧,传递信息的效率很高。比如说怎么表达才能让观众意识到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果?从汉末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均GDP花了俩千年大约只提高了一倍,而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年,人均GDP就提高了十一倍。通过数据的前后对比,就能让听众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
黄庭坚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通过对比聚会的喜庆和离别的漂泊,很容易就能让你明白十年背后的沧海桑田。对于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没有对比就没有共鸣
贾岛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对比小鸟睡觉的静谧和僧人敲门的声音,很容易就让你明白僧人居住环境的幽静。
千古词帝李煜的名句,最是仓皇辞庙日,教访犹奏别离歌。一边是亡国之恨,一边是歌舞升平,通过对比悲伤和喜庆,让你感受到了李煜当时亡国时的巨大悲伤。李商隐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也是这个意思。
曹雪芹为了表达林黛玉之死的悲痛,把黛玉之死和宝玉的婚事刻意安排在同一天。一边是大婚现场张灯结彩的喜庆,一边是黛玉弥留之间万艳同哭的悲伤。通过悲喜对比,黛玉之死成为了文学史上永恒的话题。没有对比,黛玉之死不会如此震撼。
《维京传奇》为了表达基督信仰和奥丁信仰的不同,把基督婚礼和异教徒婚姻安排在同一个时空,你很自然就理解了俩种信仰有什么不同。
《维京传奇》为了表达传奇英雄比约恩和伊瓦尔之间故事。在残酷的战场,是不是拆入俩兄弟坐在沙滩上对话的场景。通过动静的对比,你就明白了什么是英雄对话,什么是英雄对垒?什么是神仙打架?通过对比,你很自然就感受了维京英雄史诗级别的传奇战争。对比是非常好的表达技巧,传递信息的效率很高。
我看了这么多年春晚,2014年春晚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王铮亮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配上一对父女从小到大的合影,给了触及灵魂的震撼。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一句台词,都是触及灵魂的共鸣。通过从小到大合影的对比,很容易就戳中你的泪点,是春晚历史上史诗级别的抒情。如果没有对比,你是很难感受到时间去哪儿了,背后那种沧海桑田,仿若隔世的唏嘘感慨。
对比是非常好的表达技巧,在对比面前,观众的心里防线很容易被突破,很自然就接受了你的观念。用对比来表达观念,是信息流失最低的方式。为什么你感觉彼此是王八拳混战,本质还是因为信息没有触达对方,中途流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