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赏析李白与杜甫》戴建业(中)

19.体验神奇,感受雄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更要命的还是底下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今天再没有这种想象能力,写不出这么好的东西了。今天我们的想象力是不是完全萎缩了,我不知道。唐朝能有多高的高楼?五层就不得了了,而我们现在有百层楼,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诗来。

要想感受雄强,要想体验奇特,你最好去读李白的《蜀道难》。诗中创造出一种恢宏、奇特、雄强的意境: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他老人家实在是了不起。想象力要丰富,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太难。比如,要我现在写武当山的艰险,我除了说武当山很险很险,上武当山很难很难,再写不出来别的,没办法写得下去。看李白怎么写的,他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他写蜀国,说古蜀国的帝王蚕丛和鱼凫,“尔来四万八千岁”,把我都吓死了,我们的文明也只有四五千年——可能文明有更长,但是有文字记载的时间很短。在几万年以前,大概是从猴子开始写。“不与秦塞通人烟”,当时有没有蜀道?没有。他写“蜀道难”,从没有蜀道写起。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越写越离奇了,他说在西边的太白山只有个鸟道。鸟肯定是没有“道”的,这只有他老人家想得出来。他的意思是说人道是没有的,那太难了,只有个鸟道。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鸟道就是飞机的航线,只有天空才可以过去。“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想象很丰富,那个蜀道——从成都到长安修的这条道路,那是多难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高标”就是山顶上的一根杆子。

每一个民族都有很多可爱的神话,比如地震,我们的古人说是有个乌龟把大地背着,背的时间长了累了,它要动一下,所以就开始地震。那么太阳在空中是怎么走的呢?古人说,太阳从东边到西边,是有六个龙驮着它走。那这个蜀道高到什么程度?六个龙一到蜀道,一看到蜀道上面那根杆子就吓得要死,说这么高它们怎么过去得了,它们又把太阳驮回去了。像这种诗,只有李白弄得出来,他这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而且还有要命的夸张。

接下来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鸟飞到那儿去都飞不过去,刚才不是有“鸟道”吗?可是,连鸟也飞不过去。猴子本来是非常机敏的,它想过那个蜀道,都怕得要死,连猴子也翻不过去。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和“井”是两个星宿名,他说到了蜀道的顶上,可以摸一摸天上的星星,甚至可以捉下来玩一玩——你能想象蜀道有多高吧?
他的夸张实在是太妙了,写捉星星也不是第一次。

当年他写《夜宿山寺》,就写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更要命的还是底下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今天再没有这种想象能力,写不出这么好的东西了。今天我们的想象力是不是完全萎缩了,我不知道。唐朝能有多高的高楼?五层就不得了了,而我们现在有百层楼,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诗来。

李白一直有一种童真,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使他拥有丰沛的想象力,所以他才能把蜀道的雄、奇、险写得历历在目。李白气势的雄强,想象的奇特,生命力的旺盛,只读这首诗你就能体验到,一千多年后我们仍惊为天人,难怪当年贺知章惊叹他是“谪仙人”。


20.一座古名楼,两个浪漫鬼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讲的就是情与景的构成,也就是情和景完全融为一体。古人对此有个贴切的比喻:水中的盐——水中的盐可以感觉到,但是不能看到。到底哪一粒盐是景,哪一粒盐是情,分不清也说不明,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老实说,诗歌做到情景交融,最成熟的时期还是在盛唐。当然,我们称道诗歌的情景交融,但不是说没有做到,诗歌就一定不好。很多诗歌的感情不是通过景物来表现,而是直接说出来的。

比如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饮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真意”不必用语言表白,也无法用语言表白。可是,陶渊明一边说着不用言说,一边却已经在言说了。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它没有什么情景交融,所有感情都是直接说出来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就像我们今天表达爱情一样,“我爱你”,非常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一点含蓄都没有。

我想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谈一谈情景交融。开元后期,孟浩然进京考进士,落榜后,从长安辗转襄阳、洛阳,来到武昌,在武昌遇上了李白。老实说,李白他老人家一辈子大概没有看上几个人,但是却看上了孟浩然。孟浩然年龄比他大,他对孟浩然很有点尊敬,还写了一首诗《赠孟浩然》。在这首诗里他很夸张,说:“你像座高山,我连仰望都不够。”——“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要东游江浙,第一站是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设宴给他送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得特别好。两个浪漫才子,天下的名楼——黄鹤楼充满了神奇的传说,李白是天下闻名的浪漫诗人,当时孟浩然也是名满天下,这真是古今的幸事。天宝三载,李白和杜甫在洛阳见面,我们现代的一个诗人——闻一多先生说,这是中国的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不知道孟浩然和李白走碰了头,是不是可以说是星星和太阳呢?不管怎么说,这首诗写绝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在题材上是送别诗,在体裁上是七言绝句。按一般的写法,第一句交代相送之地,“故人西辞黄鹤楼”,送别地点是充满了神奇传说的黄鹤楼。“故人”是唐朝的口语,就是我们今天的“老朋友、铁哥们儿”的意思,比如“故人具鸡黍”。“西辞”好懂,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他是东去。第二句交代了将到之处和送别之时,“烟花三月下扬州”,他将到之地是扬州,送别之时是三月。我有时候就想,天才和庸才,其实差距很小,就是那么一厘米之间——你不要以为差距蛮大,其实就是一转换间,就是一点点。

这首诗要是一般的人写,“故人西辞黄鹤楼,阳春三月下扬州”也可以,或者“暮春三月下扬州”也可以。但李白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他用“烟花三月”,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只有生活在武汉、生活在江汉平原的人,才知道“烟花三月”有多好。“阳春三月”呢?随便把这四个字安在哪个地方都行,用它描写武昌的春天行,描写洛阳的春天也行,描写乌鲁木齐的春天照样行。

为什么说“烟花”?湖北是千湖之省,水蒸气很重,到了春天的时候,大地回春变暖了,湿度很大,到处是水蒸气,看到远处的那些花,都是雾蒙蒙的。大家都知道,扬州美女如云。唐朝失败了的人,情绪不好的人,成功的人,情绪好到爆棚的人,都要到那个地方去潇洒走一回。失败了是去寻求补偿,成功了是去得意忘形。从初唐到晚唐,一直都是这样,如晚唐杜牧还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孟浩然没有考上进士,他也要到扬州去玩。“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什么说“下”呢?他在长江的上游,是沿江而下。

【我的书评】
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商人,还是游走江湖的侠客,或者衣冠博带的书生,若没到扬州走一遭,就算不得风月场中的好汉。


【原文】
大家都知道,扬州美女如云。唐朝失败了的人,情绪不好的人,成功的人,情绪好到爆棚的人,都要到那个地方去潇洒走一回。失败了是去寻求补偿,成功了是去得意忘形。从初唐到晚唐,一直都是这样,如晚唐杜牧还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故人、扬州、黄鹤楼、李白、孟浩然,时间是最美好的春日,送别之地是充满神奇传说的黄鹤楼,将到之处又是美丽的扬州,楼上的送者和别者更是天下名流,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难怪他在送别的时候没有一点悲凉——即使孟浩然落第,也没有半点凄惨,相反一切都是那么欢愉、那么温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有跳跃,从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跳跃了哪些东西?他们两个朋友,在黄鹤楼上吹了很多牛皮,摆了很长时间的龙门阵,天气摆得很晚了,他就手挽着手,把孟浩然送下黄鹤楼,送到江边,一直送到船上去……这些东西,都省略了。他写的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四个意象相连,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

孟浩然上船,船刚刚开走的时候,看到的是“孤帆”;船走远了,看到的是“远影”;走到很远的地方,只看到“碧空”;再走到更远处,天和水接到一起了,就是“尽”。他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送人。孟浩然走了,他没有走,他一直在看着孟浩然的船走。

李白写的是什么?孟浩然走了,这是送一个朋友,又不是情人,一般船一走,那就回去了。有个汉学家说过,中国古代的男人每次送别都是缠绵得要死,都有一点同性恋倾向。当然,这是他不理解中国的古人。回到这首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江上空荡荡的,他还没有转弯,接着来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得真是好。李煜说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这里是“问君能有几多情”,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就像他绵绵不断的思念。“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紧承“尽”字,“尽”是什么都看不见了,“唯见”是只能够见到长江天际流,一直流到没有尽头的地方。

他把那种依依惜别之情,融汇在每一个意象、每一个景物中间。李白通过景物的变动来展示时间的流逝,他久久立在江边,呆若木鸡,孟浩然下扬州,像是把他的魂都带走了。所以王夫之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的确确是有道理的。


1 2 3 4 5 6 7 8 9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诗文:《赏析李白与杜甫》戴建业(中)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