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有规律的运动,叫作“韵律运动”。而腹式呼吸则是以一定的韵律活动腹肌,血清素能神经又恰好是一种有趣的神经,所以会随着韵律运动被激活,也就是血清素这种神经递质的量会增加。
血清素还能让大脑保持平静、清醒的状态。释迦牟尼坐禅开悟,可以说也有清醒的功劳。
③爆炸性效果的秘密武器—眼泪。—把脑中的压力清洗干净的秘密武器。人在开心时、伤心时、感动时、同情时,都会流泪,甚至毫无察觉地流着泪。
人脑有两处“心”
大家普遍认为“心”在心脏里,很少有人正确理解心在脑中何处。
脑干,又叫“自立脑”,拥有呼吸、消化、循环等自律神经机能,还有调节咀嚼、步行等基本的运动机能。
位于脑干上面的是“丘脑下部”,又叫“生存脑”,是调节食欲和性欲等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功能。
而位于丘脑下部外侧的是“大脑边缘系”,又叫“感情脑”,是形成喜怒哀乐、愤怒、恐怖等各种情感的地方。像我们家中的猫、狗等宠物,它们有感情丰富的行为,也是因为有大脑边缘系。
而人类的脑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大脑边缘系外面还有发达的“大脑皮质”,它位于大脑的最外侧。
人类拥有丰富的智能,会使用语言沟通,过着社会性生活,其实就是大脑皮质发达的结果。
大脑皮质从位置上可分为:
脸的那一侧叫作“额叶”,两边叫作“侧脑叶”,头顶附近叫作“头顶叶”,后面叫作“脑后叶”。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些名称吧。
那“心”到底在脑的哪里呢?
实际上“心”在两个地方:一处是在感情脑,也就是大脑边缘系;另一处则是在和感情脑紧密相连的“前运动区”。
在额叶中,位于最前方的那部分叫“前运动区”,而“心”主要就是在这里。
换句话说,前运动区既可以让人类感受到压力,也可以消解压力。
同感脑—位于前运动区的正中央,工作脑—位于同感脑的外侧上方,学习脑—位于同感脑的外侧、工作脑的下面。
大脑,其实就是神经束。
人之所以能够看到东西、听到声音、辨别气味和味道、有疼痛感,就是通过眼、耳、鼻、口、皮肤接收到的信息,然后通过遍布体内的神经传到大脑做出的反应。所以,一切都是脑的感受。
“学习脑”,是多巴胺能神经。
“工作脑”,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同感脑”,是血清素能神经。
当人心不定时,三者失衡就算平时很周到的人,也会出现焦虑和激动的情绪。
正如前文讲过的,人类面临着三大压力—身体性的压力、无法得到快感产生的压力以及无法得到他人适当评价而产生的压力。
第一种,身体性压力直接与工作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紧密相关。
第二种,无法得到快感产生的压力则和学习脑(多巴胺能神经)紧密相关。
第三种,自认为是为了别人好,却得不到适当评价而产生的压力,则和同感脑(血清素能神经)紧密相关。
是什么赋予血清素能神经活动规律性的呢?
答案就是睡眠和清醒的循环。
血清素能神经在大脑清醒的时候,以每秒2~3次的间隔频率持续不断地放出神经冲动。但是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频率就会放慢。而一旦进入深层睡眠后,血清素能神经就几乎不再放出神经冲动。等到了早上,大脑清醒后,血清素能神经又恢复了每秒2~3次的释放频率。
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早上起得来”,这个“起得来”的状态就是:大脑清醒后,血清素能神经马上释放出了有规律的神经冲动。
人醒来后,大脑就在血清素能神经的作用下,进入了清醒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感受到的“爽快的清醒”
另外,“起不来”则恰恰相反,就像车的空转不稳定,立马会熄火。当血清素能神经的功能低下时,就无法释放有规律的神经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