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西西弗神话》加缪:我也是推石头的西西弗
这是一篇非典型的读书笔记, 更像是我自己对人生的幼稚思考和粗略梳理。 其中有很多与加缪观点契合、相互印证的地方, 也存在一些另寻出路的地方。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在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加缪如是说。 这句话并非一个唬人的...
这是一篇非典型的读书笔记, 更像是我自己对人生的幼稚思考和粗略梳理。 其中有很多与加缪观点契合、相互印证的地方, 也存在一些另寻出路的地方。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在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加缪如是说。 这句话并非一个唬人的...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哲学,就是爱智慧 就是爱这种思考和审视吧 这本书出乎意料地轻松易读,仅一个半小时便读完。 和其他哲学入门读物不同,这本书不涉及思想史,不讨论过去的哲学著作,也不介绍某种主义或某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简单直接地甩出九...
刚刚翻到一句话,来自我最喜爱的一个作家,他说“关于我自己,没有更多可说的了”。当然,那是因为你都用小说给说完了呀! 打开严肃的书籍、论文,甚至于公众号们,那些学者们、狂热的爱好者们正在——其实多数是已经——热烈讨论的多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分裂...
翻完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前后用了大概两三个月,时间跨度在两年之间。在以前,看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时,被其厚重的心理铺陈与悲凉的道德观点所折服;看加缪的《鼠疫》,为其疾病灾难的叙写和自由人道的信仰而倾倒。今天合上这本书,心情不再...
别样的监禁生活 “用别样的监禁生活再现某种监禁生活,与用不存在的事表现真事同等合理。”源自题记。 虚构是真实的外衣,如同裹了糖霜的糍粑,吃到内里,还是糍粑的真味。小说的虚构,不妨碍同心同理。 当阿赫兰这座毫无特色的高原小城终于因突如其来的鼠...
从5月中旬到6月20号, 我都在看《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挺厚的书,55.8万字,500多页, 难怪我看了这么久。 最近两年,我开始跟风看一些社科类的畅销书,算是打破阅读舒适区的有益尝试。比如看了畅销两百年的《乌合之众》:读得过程很痛苦...
引子:“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这是出自阿贝尔·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异乡人》(也译《局外人》)里的句子,我想,这句话已经为这位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在文学和哲学两个领域的独行实践做...
为什么要啃晦涩难懂的《存在与时间》 ——向死而生:《存》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极简通俗分析 贾雁峰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最难懂的哲学著作之一。它的艰深不仅在于2500年西方哲学史的积淀,更在于它对传统哲学的诸多颠覆,以及为了表达这种颠覆,由...
《白雪乌鸦》从最平凡的小人物起,逐渐结丝拉网,人物越来越多,星星点点,铺展在傅家甸上,活生生烟火气十足。我喜欢这样的开篇,像是从长白山天池流出来的缓缓小溪,逐渐汇入的二道白河,再到宽阔的松花江。 大神级的开篇,波澜壮阔,以王春申开头,以他结...
这个月读了两本书,一本是迟子建的《白雪乌鸦》,一本是白先勇的《台北人》。先看的白雪乌鸦,因为网上一直找不到后十节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小说引人入胜,读起来很顺畅也很快,两三天就读完了。《台北人》由14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次读一个读起来也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