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总有一句杜诗等着你 -杜甫
(一) 吾爱读唐诗,今天说老杜。 其实,小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最喜欢的诗人不是杜甫,而是李白。读李诗,总感觉这位谪仙人牛叉得不得了,喝点小酒就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明明屡试不中名落孙山,仍吹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 吾爱读唐诗,今天说老杜。 其实,小的时候跟很多人一样,最喜欢的诗人不是杜甫,而是李白。读李诗,总感觉这位谪仙人牛叉得不得了,喝点小酒就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明明屡试不中名落孙山,仍吹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种类,发轫于汉魏六朝,兴盛于隋,唐即进入黄金时代,不仅有高适王昌龄岑参李贺王之涣等边塞圣手,就连王维李白杜甫等人也情有独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杰作佳篇,“秦时明月汉时关,...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玄宗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和“四明狂客”贺知章的推荐下,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等到了玄宗皇帝的诏书,诏他进宫。日思夜盼,梦想成真,李白很兴奋,满心欢喜,感觉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于是,立刻回到南陵的家中,与妻儿告...
(一) 吾爱读唐诗,继续说老杜。 杜甫和李白一样,是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璀璨高峰。但两人仍有不同,李白生前就名声大震,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十一岁的李白来到京城长安,把他写的《蜀道难》呈给时任太子宾客的贺知章。贺知章读...
(一) 中秋望月、拜月是自古就有的民俗。在那个鸿蒙初开的年代,每当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地,猿咽虫鸣、狼嚎枭嘶,充满了神秘和恐怖,先民们十分害怕。而此时,一轮圆月冉冉升起,将黑暗赶走,把柔和的银光洒满天地,于是,先祖们就把月亮当成可以驱走黑暗...
(一) 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很多人都看过,很精彩,但我觉得比起江湖恩怨武侠打斗来,更精彩的是书中对感情的描写,譬如这段: 陆无双心头大震,拔剑站起。李莫愁竟站着一动不动,只侧耳倾听。原来她听到箫歌相和,想起了少年时与爱侣陆展元共奏乐曲的情...
齐豫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歌者,她的很多作品如《橄榄树》《船歌》《梦田》《神话情话》《飞鸟与鱼》等我都很喜欢,干净清澈纯粹的嗓音,悠扬深邃柔情的演绎,轻灵秀美优雅的风格,出淤泥而不染,如天籁一般,仿佛不沾一点点世间烟火的俗气,让人着迷,成为流行...
(一) 古人描写雪的诗词汗牛充栋,无论是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郑板桥的“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等等都是个中翘楚,让人佩服。 然而有一首写雪...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一首诗,也是我们自小在课本上学过的、耳熟能详一首诗。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当你听到这首诗的时候,你都会油然而然地会心一笑,跟着背诵,这首诗已经深深地印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最为经典的一首诗,名叫《夜雨寄北》。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夏末初秋的一个夜晚,三十九岁的李商隐坐在一条乌篷船上,沿江而下,大雨落在四周的巴山上,打在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