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王阳明

第9页
读书笔记

我读王阳明(15)——在人情上下功夫

帕布莉卡阅读(103)评论(0)赞(0)

从陆九渊那里来的一个问题 陆九渊,号象山,因其书斋名“存”,故世人称其为存斋先生。他曾在贵溪龙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那儿的山形似象,自号象山翁,故又称其为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心...

读书笔记

我读王阳明(16)——后悔也是一种病

帕布莉卡阅读(110)评论(0)赞(0)

后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做错了一件事情,事后想来懊恼不已,于是后悔;说错了一句话,转而觉得得罪了人,于是后悔;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了某个决定,后来才察觉到它是错的,于是后悔。作为一种心理,后悔就经常伴随着我们。有一些,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影响...

读书笔记

古人活人的最高境界

帕布莉卡阅读(110)评论(0)赞(0)

先讲一个故事。所谓故事,就是旧事。这个故事太旧了,旧得我们都浑然忘记了古人有这么一种活法了。 有个叫余子的人,他参加了齐国和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余子很不幸,他把自己的武器——一柄戟丧失了,却得到了一把矛。这让他很是纠结,于是,他就落寞地提着...

读书笔记

读书写作是为了什么

帕布莉卡阅读(96)评论(0)赞(0)

在王阳明之前,诸多的贤者就有关于读书的许多精辟议论和见解。其中,与王阳明的读书观有所接近的,当属韩愈。 韩愈曾说:“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

读书笔记

韩愈的师道,传统的师道

帕布莉卡阅读(138)评论(0)赞(0)

唐代文豪韩愈在其《师说》中鲜明地针砭时弊,捍卫师道,指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并提出他所认为的老师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许多注释都以现代的标准来解释这儿师道的含义,认为是唐人不懂尊师,这种理解未免失之偏颇。 任何一个时代都...

读书笔记

1181年白鹿洞书院的那场演讲

帕布莉卡阅读(109)评论(0)赞(0)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十月,朱熹五十岁的时候,出知南康军任,使部属杨大法、星子令王仲傑访求白鹿洞遗址,重新修建。修建之后,又设置田地以赡养到此读书与研究的人士。这就是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书院于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完成后,朱熹于第二...

经典文学语录

心静如水的读书人

帕布莉卡阅读(230)赞(0)

心静如水的读书人 宋天玉 师范读书时的同窗好友杨顺,走上工作岗位半年后,我们俩又不约而同的携笔从戎,从两个县的不同学校里走进了同一个战功赫赫的步兵师,我在坦克团、他在步兵团。虽然相隔不到五公里,但两年多的军旅生活中,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

经典文学语录

“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 —— 著名学者郦波来贵阳 带您探寻王阳明心学之旅

帕布莉卡阅读(367)赞(0)

董容语 黔中书 一场知行合一的贵州文化之旅,一次人文精神的探索之旅,一次阳明心学的寻根之旅。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500年后一场“阳明·问道十二境”的游学之旅,引领今人脚踏实地探寻阳明悟道之路。 9月10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

读书

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王阳明全集》读后感

帕布莉卡阅读(574)评论(0)赞(0)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是王阳明先生的离世遗言,也是这位全能大儒留给后人的永恒嘱托,它如一轮明月映照在我的心头,为我驱散心头的忧和愁。 断断续续地也翻过一些王阳明的著作,诸如《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等,但从未潜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过,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