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王阳明(15)——在人情上下功夫
从陆九渊那里来的一个问题 陆九渊,号象山,因其书斋名“存”,故世人称其为存斋先生。他曾在贵溪龙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那儿的山形似象,自号象山翁,故又称其为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心...
从陆九渊那里来的一个问题 陆九渊,号象山,因其书斋名“存”,故世人称其为存斋先生。他曾在贵溪龙山建茅舍聚徒讲学,因那儿的山形似象,自号象山翁,故又称其为象山先生、陆象山。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陆九渊是“心...
后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做错了一件事情,事后想来懊恼不已,于是后悔;说错了一句话,转而觉得得罪了人,于是后悔;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了某个决定,后来才察觉到它是错的,于是后悔。作为一种心理,后悔就经常伴随着我们。有一些,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影响...
先讲一个故事。所谓故事,就是旧事。这个故事太旧了,旧得我们都浑然忘记了古人有这么一种活法了。 有个叫余子的人,他参加了齐国和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余子很不幸,他把自己的武器——一柄戟丧失了,却得到了一把矛。这让他很是纠结,于是,他就落寞地提着...
在王阳明之前,诸多的贤者就有关于读书的许多精辟议论和见解。其中,与王阳明的读书观有所接近的,当属韩愈。 韩愈曾说:“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
唐代文豪韩愈在其《师说》中鲜明地针砭时弊,捍卫师道,指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并提出他所认为的老师的责任,“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许多注释都以现代的标准来解释这儿师道的含义,认为是唐人不懂尊师,这种理解未免失之偏颇。 任何一个时代都...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十月,朱熹五十岁的时候,出知南康军任,使部属杨大法、星子令王仲傑访求白鹿洞遗址,重新修建。修建之后,又设置田地以赡养到此读书与研究的人士。这就是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书院于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完成后,朱熹于第二...
「心在事上磨。」 by王阳明 精彩点评: 1,「肝需酒中练。」by 学富六车 2,事在心上烤 3,我的心好像镜子哦! 4,事在心中谋
心静如水的读书人 宋天玉 师范读书时的同窗好友杨顺,走上工作岗位半年后,我们俩又不约而同的携笔从戎,从两个县的不同学校里走进了同一个战功赫赫的步兵师,我在坦克团、他在步兵团。虽然相隔不到五公里,但两年多的军旅生活中,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
董容语 黔中书 一场知行合一的贵州文化之旅,一次人文精神的探索之旅,一次阳明心学的寻根之旅。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500年后一场“阳明·问道十二境”的游学之旅,引领今人脚踏实地探寻阳明悟道之路。 9月10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指...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是王阳明先生的离世遗言,也是这位全能大儒留给后人的永恒嘱托,它如一轮明月映照在我的心头,为我驱散心头的忧和愁。 断断续续地也翻过一些王阳明的著作,诸如《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等,但从未潜下心来认真地阅读过,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