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前世 | 从《菩萨蛮》到《春日宴》

春雨像一粒盐,洒在大地上便成了翡翠色。

春雨像一枚针,落在手心没有痛感却带着光的湿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说春雨是不动声色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在送别中时说,雨后这世界注定焕然一新。

诗人们仿佛将春雨的言外之意全然写尽了,只留给词人属于美的感官延伸。

南唐的词人冯延巳脱颖而出,他只用了五个字。

每个字既像易逝的朝露那样美得短暂,每个词又像普照大地的阳光那样绵延绚烂。

他说,“细雨湿流光。“

看,雨滴落在了光的身上,光轻轻托举住了这凝固的时间。

像光和水交汇后带来的润泽感,是外部世界对内在心灵数以万计次的冲击后所凝结的易碎品,这是千年不朽的中国文学形式——“词”最无可取代的魅力之一。

和先采集文字后乐官谱曲的诗三百相比,词的诞生相对被动,它依附音乐而成。

尤擅音律的北宋第一全才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写道:“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西周时期,我国的音乐以编钟为主,名为“雅乐”,内容多以祭祀天地朝贺君王服务政治为中心。

汉魏时期,冗长沉闷典雅高贵的“雅乐”因社会动荡大量散失,民间出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温柔平缓的“清乐”,这时的演奏乐器比如笛子。

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隋唐,丝绸之路加速了中外文化融合的力度,自中原音乐“清乐”与西域音乐“胡乐”糅合而成的燕乐开始在坊间流传。

琵琶声起,你方谱曲,我方填词。

花间派的欧阳炯曾带着文人曾特有的清高自持,如此说,“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莺舌百啭的美人们啊,请别再唱那些文学性不高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了。

你们该把轻歌曼舞留给宴会,留给精英阶层为你们谱写的词才对。

于是,我们听到了温庭筠的《菩萨蛮》。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在词中写:

一道屏风,因透进屋来的晨光明暗交错。

一位女郎,因屏风上突然灵动的山水画半梦半醒。

她发髻松散,更衬得乌发如云,肌肤胜雪。

她慵懒无比,迟迟画眉,久久梳妆。

镜中的容颜胜过世间百花,但并不能使她展颜。

她在想什么呢?

她默然凝望绫罗短衣上绣着的鹧鸪鸟,鸟儿展翅欲飞,鸟儿成双成对。

以我国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温庭筠为首,以“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的欧阳炯为辅,

此时的词多由“商女不知亡国恨”江南水乡的靡靡之音构成,

写词人既像在美人脸上身上放肆巡视的目光,带六分艳情,又像一道横跨古今的屏风,在打开与拒绝,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试探中,以晦涩填满一颗词心。

但幸而一冯二李南唐,中国诗词史上出现了一个仅存三十八年,却全然扭转宋词审美走向的国度。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春风是突然降临人间的,对么?

它搅乱一池宁静,连人也跟着心绪难定。

词中的女郎,手持红杏,闲看鸳鸯。

每瓣花都在被她撕下时有了新的含义。

撕一瓣是等待,再撕一瓣是怨恨,撕一瓣是想念,再撕一瓣则是要彻底忘却。

女郎就像头上那只碧玉凝结的簪子,看似有枝可依,实则摇摇欲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等不到那个人,对吗?她满心失落的想。

不,不是的!她突然抬头,惊喜望去——

“举头闻鹊喜。”

你看见了吗,那儿停了一只喜鹊!

你听见了吗,喜鹊一定会带来好消息!

李清照曾这样点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

如果说晚唐温庭筠的闺怨词,充满使人浮想联翩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五代十国中南唐宰相冯延巳的闺怨词则完全可用点到为止欲说还休来概括。

他不再刻意的凝视女性,转而借阐述女性的心理遭遇抒发自己政治理想上的辉煌与失落。

从气吞山河的唐诗到千回百转的宋词,承上启下的五代十国是政权频繁更迭的五个朝代,以及唐王朝灭亡后随分散的兵权迅速裂变出的十个国家。

而前有冯延巳,后有李煜的南唐,则是其中以金陵为国都,最强盛时曾拥有三十六个州,是五代十国中土地面积最大、文人聚集最多,文化、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资料记载,身世成谜的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曾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

李昪的时代主张修身养息,中主李璟的时代则高举正统之旗,试图做那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顺应历史的终结者。

由于对外忙于纸上谈兵,对内忙于争权夺势,南唐最终在《新五代史》中留下了“十四年三月……辞益卑服,世宗犹不答,……尽献江北地,世宗许之”割地议和的屈辱背影。

这个战前几乎人人向往的富饶之乡,最终作茧自缚,成为了偏安一隅,军事上再无主动权的弱国。

没有人愿意为政治失误买单,但也没有谁不对国家命运担忧、不为个人前途焦虑,于是困境催生出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现存的五代十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便是还原。

和韩熙载同朝为官却相互敌对的冯延巳,曾记述了他们一天之内需应对的三场宴会。

第一场,“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早晨的宴会,枕边人的体温已化作不相识的旧梦,这似乎是醒酒宴。

第二场,“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午后的宴会则使人昏昏欲睡,成就一番养精蓄锐,静待夜宴的好意。

第三场,“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晚上的宴会,觥筹交错通宵达旦,有人假意承欢,有人真心堕落。

“梦里不知身是客”,最终纸醉金迷的南唐成为了后人口诛笔伐过大于功的特权阶级,但以享乐主义为画笔,这群亡国钟声下的江南士子却也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李煜则“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当从前那个人人皆可建功立业无比自信的盛唐时代再也无法企及,在低吟浅唱中,相思成灾的女郎与报国无门的读书人便开始在词中相遇。

他们聆听彼此内心的声音,原来时运不济的我们都在渴望雨后天晴,渴望一个艳阳高照的春天到来。

“梦里不知身是客”,最终纸醉金迷的南唐成为了后人口诛笔伐过大于功的特权阶级。

但以享乐主义为画笔,这群亡国钟声下的江南士子却也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冯延巳“开北宋一代风气”,李煜则“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当从前那个人人皆可建功立业无比自信的盛唐时代再也无法企及,在低吟浅唱中,相思成灾的女郎与报国无门的读书人便开始在词中相遇。

他们聆听彼此内心的声音,原来时运不济的我们都在渴望雨后天晴,渴望一个艳阳高照的春天到来。

长命女

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宋词的前世 | 从《菩萨蛮》到《春日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