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目的性阅读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每本书都去精读。除了时间不允许之外,也不是每本书都具备着让人精读的品质。市场上每年都会上市无数本书,大多数的书都属于快消品,读过就算。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需要学会有目的性的广泛阅读。
我从小就对历史题材的书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自己平日里所读的书籍,很大一部分是历史类的书籍,像丘吉尔的一战二战的回忆录、与太平天国相关的书籍、《剑桥中国史》等。历史是一门博大的学科,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们能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制度、文化、语言等。这对作家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以托尔金的《魔戒》为例,他所创造的中土世界涉及大量的历史、宗教方面的知识。还有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里面涉及中世纪、玫瑰战争等历史知识。
再拿我自己的《镇墓兽》为例子,这是一个背景非常宏大的小说。在写作之前,我几乎阅读了所有关于镇墓兽的书籍与考古资料,阅读量有百万字。所以,《镇墓兽》里也会有大量的历史、考古、人文知识,我努力构造了一个与真实历史虚实结合的庞大的镇墓兽世界。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作者都要去读历史类的书籍,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大家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的阅读趣味去读。喜欢推理的,最好能把福尔摩斯、阿加莎、松本清张、奎因、东野圭吾等名家的书都读了;喜欢武侠的,金古梁温四大家不能不读。
当然,也有一些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有一个小技巧,跟着你喜欢的作家阅读谱系去阅读,基本不会让人失望。著名作家毛姆曾有过一个读书计划,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有书陪伴的日常:
早晨开始工作前,我总是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思想集中,这有助于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后,我觉得很轻松,就不想再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了,这时我便读历史、散文、评论或者传记;晚上,我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兴之所至就读上一段,而在我床头,则放着一本既可以随便从哪里开始读、又可以随便读到哪里都能放得下的书。
3. 烂书也要读
作家笔下的故事,最怕被读者认为老套、语言矫情、情节雷同等等。一部作品之所以糟糕,那就是它犯下让读者不能原谅的错误。
其实,通过读这类书,我们在写作之中,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比如说,本来应该简洁的句子,在水平不够的作家身上,可能就会出现冗余的描写,让读者烦不胜烦;本来不应该抒情的地方,一些作家却拼命地抒发无意义的情绪,让读者觉得是无病呻吟。
当然,若是认真地阅读烂书,精神上未免会遭受折磨。史蒂芬·金的建议,大家可以谨慎实践。毕竟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必要为了糟糕的作品,而破坏了自己的心情。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极端地说,一个作家的阅读量,决定作家的高度。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更是提升自我认知的一个途径。我们惊叹一些作家的伟大,殊不知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也让人望而生畏。
第18堂课 【练习】从模仿到字数限定,方法比态度更重要
构思只是一个故事框架。等到真正落笔的时候,不管是多么有经验的作者,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都会跟大纲、构思有不一致的地方。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完善自己心中故事的过程。
1. 模仿名家的练习
没有人天生是作家。一个人在成为作家之前,背后肯定经历过无数的磨炼。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模仿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在不断修改中打磨写作技巧。也许,在许多人眼中,写作是一件非常神秘的工作。但在我看来,写作也是一门日常手艺活,需要匠人的精神,需要不断去打磨。
- 在限定的字数里完成故事
叙述不完整表现在哪些地方?第一,故事前后脱节;第二,人物行为不合理,逻辑出现问题;第三,就是故事主线不明确,枝枝蔓蔓,可能作者也不太清楚自己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些问题,都是写作者常见的问题。小说不仅是考验作者的想象力,还考验作者的裁剪能力。脑海里的故事、情节,该运用哪些,该舍弃哪些,作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逐步积累经验,才能判断出来。
那么,应该怎样去提升自己的叙述能力呢?跟大家说一个小方法,就是在限定的字数里,尝试把故事讲完。就短篇小说而言,三千字有三千字的写法,一万字有一万字的方式。小说的字数,意味着小说的容量。
如果是三千字,你还去写五六个人物,那么可能就会顾此失彼,最终没有了主线。三千字的短篇小说,塑造好一个人物、叙述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了不起;一万字呢,就会宽裕很多,对人物心理、行为、性格可以挖掘地更加深入。
所以,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可以尝试写不同篇幅的短篇小说。当然,你也可以同一个故事,写成不同的篇幅,看看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