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养育需要恩威并施
无论你的孩子多么可爱,也无论你有多么爱他,终有一天他会走出你呵护的范围,所以心理营养也要多样化。
人性永远是立体的,不要因为看到某些丑恶而丧失对人性的期待,也不要因为看到某些表现极佳的人,就认为人性可以很完美。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本性都含有阴阳、善恶二性,有时可以表现得非常美好,有时又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不能让社会所有的人都像亲人那般亲切呵护你的孩子。所以,倘若家长不舍得大声呵斥、从不舍得拉下脸来对孩子怒吼的话,最终只能养出一个玻璃心、薄脸皮的孩子,这是心理脆弱、容易夭折的基础。不仅男孩如此,女孩也一样。
我始终提倡这样一种教养理念:养孩子,不能不批评,也不能总是批评,当孩子反复出现同类错误时,就不能再简单地训斥了,而是找出他某次做得好的时候予以充分表扬和肯定。同时,也不能总是表扬——如果某类事情是他应该做的,过度表扬反而多余,以后做同类事情没听到表扬他会感觉若有所失。
当他渐渐长大,就要在之前有恩于他的基础上,补充反面的内容,立威于他,训练他的心理承受力。不能娇惯或放纵,不能养成“明明做错了还不能说”的心态,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没有做错,在被别人冤枉时,一个人仍然要坚信自己,有以此证明或考验自己的心理勇气,这才是用大智慧养育孩子。
性格取决于后天养成
人在生命早期,与身边人的互动且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就是他未来的社会行为方式的雏形,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就是性格。
什么是性格?简单说,性格是一个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其中有三个关键点,后天形成、社会行为和行为方式。
凡“后天形成的行为或反应”还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一、行为的第一次会对性格形成很大影响。
二、凡是与人互动的行为发生的时间越早,对成年后的性格影响也越大。
三、与互动的人关系是否稳定,抚养人互动模式是否一致,对其成年后的性格影响也很重要。
四、人进入青春期时(14周岁上下)性格基本成形,到成年后(18周岁)性格基本稳定。
良好的性格会让人拥有好运
好的性格能在心里有别人,这种性格不仅可以弥补相貌、外形等不足,还可弥补能力的不足。
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人缘好的人大多有一个好的性格。性格还可以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
很多家长的注意力都在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成绩上,却忽略孩子的性格培养。
大量事实证明,好的性格可以弥补人的能力弱项。相反,聪明之人如果性格存在严重缺陷,他的高智商就可能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
那些能被人们敬佩与铭记的人,一定具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能自制,肯付出,能够宽容不同性格,能够与人合作分享。这些助人成功的心理内容都不在智力的范畴,因此有人总结,性格决定命运。
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早年的娇生惯养和放纵,导致学习不努力,进而工作吃力,结婚后养家困难,离婚后一无所有,这种人生路径会越走越窄。
性格不仅决定个人的人际关系,决定个人的社会影响范围,最重要的是还会决定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
性格缺陷的人即使在发狠时,仍会显露他们的无能与自私,他们往往会杀害自己的亲人或与自己有婚姻关系的一家人,还有就是社会中最弱小、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幼童。他们无耻到“我过不好,我也不让你们生活好”,这就是滥杀类犯罪人的心理画像。
眼高手低的人更容易有挫折感
把孩子养得骄横、无耻,到他成年尤其在中年之后,再想把他改变过来比登天还难。
希望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分数,更要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勤快、皮实、吃苦耐劳、经得住说、不轻易记恨的性格。
性格如何影响人的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社会行为方式决定人的行为轨迹,前面一步走错,后面步步错位。
谈到“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性格中社会行为的“方式”极为重要。方式类似于框架、结构、模式,无论是建筑还是轨道,基础框架、结构、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之后的高度、强度和长度,对人而言可以决定他一生的行为走向。
人生如吃葡萄:先大还是先小?
人生如同吃葡萄:先吃大的,那你手里的葡萄只能越来越小;如果你先吃小的,那你手里的葡萄最后全是大的。
同理,如果你选择早年吃苦,从小日复一日地吃了很多的苦,你就一定会在吃苦过程中养成忍耐力,都说“吃苦耐劳”嘛,耐劳就是忍受辛苦。当你不怕辛苦,你就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最重要的是能控制自己的“心”,就不会由着欲望乱来。
学习过程是磨炼人的身心沉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凡是坐得稳的人才有能力静心思考深远的东西。
学生还要学数学,每天要做数学题,这是练习思考和推理能力的途径。
最后,学习还需要大量地背诵与记忆。记忆是需要用心的,要花时间才能储存各种知识,当各种知识装进人的大脑,那就是人生早期往心里存的“钱”,即一种心理资本。
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
许多父母不明白,人的躯体抗压性差别不大,抗压性差别最大的是人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没有一个是靠天天夸奖夸出来的。
家庭内正常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给孩子打“心理上的疫苗”,可以让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情况都能坚强面对。
谁批评你最好呢?那就是跟你最亲的人。他敢说你是因为他爱你,不怕得罪你,真心希望你更好。你是我的孩子,你做错了,我在家里说你重些,以后你在外面就不会再犯这类错。总之,只有亲人、爱你的人才敢说你,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她点点头说:“我明白了。”